1.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3篇

2.秋日丰收的诗句赏析

3.描写麦田丰收的著名诗句

4.冲字一声和第四声组什么词

5.关于秋天描写秋秋天天的诗句

6.关于秋天食物的诗句

7.说明文怎么写

8.写两组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韶山旅游景点介绍解说词,韶山景点介绍带文字图片

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等等。

1、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2、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3、分类别

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5、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作用:描摹了……的……特点,生动形象详细具体地说明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

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3篇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你们学过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这样介绍这个普通小院的结构的: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

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

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个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边小梯子走下去。

——这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样

式。

读了这段文章,我们对这个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构造和样

式一目了然,就是因为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请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学的朋友,暑假里,他想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参观。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走最方便,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你家。那么,请你写封信告诉他:你家的地址,从北京到长沙应该坐几次车,到了长沙,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么可供辨认的特点和标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后,在路上不必多打听就能顺利地找到你家。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秋日丰收的诗句赏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项目的开发也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旅游项目 策划书 范文 ,欢迎参阅。

 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1

一、目的、意义

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境内有一条长达10公里石垒的寨墙,当地群众俗称“白大垛寨”,其周围另有杏花寨、牛呤寨,分别称为“白大垛寨”的前哨、东大门,寨墙总长约20公里,横跨黑虎庙、西沟、大块地3个村,依山而建,时断时连,时隐时见,据文物部门初步鉴定为“楚长城”,从而把附近楚邑?白羽城、屈原岗、若阝国、古丹阳连为一体,成为西峡独具特色楚 文化 旅游景点,为了做强做大以“楚长城”为主楚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扩大西峡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对楚长城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宣传策划。

二、策划内容

1、旅游景点名称:

A、中国?西峡楚长城遗址

B、中国?西峡楚长城游览区

C、中国?西峡楚长城风景区

D、中国?西峡楚长城文化旅游区

2、宣传 标语 :

A、长城之父?中国?西峡楚长城

B、一段楚长城,半部中国史

C、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楚长城

D、泛红绽绿,群山织翠,红叶如火,瑞雪纷飞

?观楚长城四季景,饮华夏文明水。

E、神奇而古老的楚长城,张开臂膀笑迎八方宾朋

F、中国?西峡楚长城欢迎您的光临!

G、漫游楚长城,感悟百味人生。

3、景点建设:

A、雕塑

a、孔子回车

b、屈原劝谏

c、楚国兵将、战车

B、楚文化展览馆

a、出土楚国文物

b、楚长城、若阝国、白羽城、屈原岗、孔子回车等实物、、声像资料、书籍等

C、烽火台

a、瞭望楚长城及周围群山风景的制高点

b、瞭望西峡县城附近全貌的制高点

D、文艺馆

a、根据楚长城来历及民间 传说 编排文艺节目

b、根据若阝国、白羽城、屈原岗、孔子回车等

历史及民间传说编排文艺节目

E、礼品店

a、仿制楚长城、楚币、兵器、编钟、服饰、

恐龙等小玩具、小礼品

b、西峡地方特色产品:猕猴桃、香菇、木

耳、八月柞、木瓜、板栗、核桃等

F、白大垛祠

a、修缮白大垛道教圣地祠堂

b、为游客及信民游玩及参拜提供便利服务

G、溶洞

a、蝙蝠生物标本展览

b、观赏蝙蝠生活聚居

4、 广告 宣传片: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她有震惊世界被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恐龙蛋化石群,她是中国?南阳世界伏牛山地质公园核心地带,这里曾流下历代圣哲贤达传奇遗踪:孔子回车返鲁,屈原劝谏楚怀王,李白、孟浩然、李商隐、苏辙、司马光游西峡而留下名作,今天在若阝国、白羽城、屈原岗楚国地标环抱下,楚长城是那样熠熠生辉、楚楚动人,游楚长城,感悟百味人生;登楚长城、沐浴华夏文明之风;中国?西峡楚长城游览区欢迎您!

5、导游解说词:

尊敬的游客同志们,欢迎您们来到中国?西峡楚长城游览区。

我们眼前看到楚长城约10公里,垒石修建而成,有6个寨门,4个烽火台,当地群众俗称“白大垛寨”,另有前哨杏花寨,东大门牛呤寨,总长20公里,据白大垛道教祠前碑文记载,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重修白大垛,结合 其它 史料记载推算,这条楚长城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是战国时楚国为抵御外来入侵,巩固疆域而修建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这条楚长城历史背景,《西峡县志》记载,春秋时西峡属于若阝国地,若阝国最早国都遗址就在今西峡县丁河镇邪地村。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504年,吴国攻打楚国,占领番地,楚昭王很害怕,离开了郢城,把都城迁到北边的若阝国,也就是我们这里西峡县。还有西峡县城莲花寺岗现存白羽城遗址,白羽城就是春秋时若阝之别邑,白羽城遗址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峡县回车镇境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所立的屈原岗碑文记载,公元前312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此劝谏楚怀王,楚怀王不听,执意率兵攻打秦国,致使损兵八万,惨败而归。据专家考证,历史上秦楚丹阳之战主战场在今西峡县丹水镇七峪一带。与屈原岗相邻淅川县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楚国贵族墓葬,进一步印证了古丹阳就在这里淅水一带,更多史学家认为,我们这一带是楚国先祖居住地。在西峡县袁店东南八里岗处,丹水(古名菊水)流经此处后叫长城河,岗下有长城铺村、长城驿,此处为南阳通向关中要道,楚长城西域经此地,我们这段长城是楚长城西段,筑于战国中晚期,以防秦入。至今,我们这里盛传着孔子回车民间传说,保留着楚文化遗风,楚长城就是战国时楚国给我们留下的活化石。

游客同志们,当您登上楚长城烽火台,就会惊奇地发现,周围的群山就在您的脚下,在这里可以俯射西峡县城附近全景,它是西峡城区海拔在800米以上为数不多的制高点。初春登长城,桃花、杏花、海棠花开满山野,泛红淀绿,淡淡清香弥漫整个山谷,令你心旷神怡;夏季登长城,群山织翠,林木茂密葱茏,长城掩身其中,宛如一条盘山巨龙;秋季登长城,满目红叶似火,层林尽染,山披彩霞,簇拥着古老长城,像一幅五彩斑澜的 风景画 ;冬季登长城,飘飘扬扬的 大雪 ,洒在长城上,显得沧桑与凄凉,有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

围绕这条楚长城,有山有水有蝙蝠溶洞,有楚文化展览馆,文艺馆,有礼品店和农家宾馆,愿大家在这里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如果您对我们景区服务满意了,请转告给你们家人和亲戚朋友,如果您不满意了,请直接告诉我,再次谢谢您们的光临!

 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2

一、规划主题

1、黑衣壮活态文化大全“黑衣壮”已经成为广西旅游文化的品牌,是吸引游客云集那坡的宣传亮点。迎合文化旅游的时尚,借势造势,也必然作为本项目最为突出的卖点。到了处处都有黑衣壮的那坡,唯有集聚“文化大全”,才具有吸引游客光临的诱惑力。

2、壮族医药大全壮医药作为 传统文化 ,近年有渐成保健诊疗文化 热点 之势。本项目建于壮医药材GAP 种植 基地,与黑衣壮文化互为支撑,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壮族医药展示中心,集种植、观赏、保健、诊疗和购药之大全,追求天然、生态的健身疗养的消费新潮流,对区内外和国内外游客均有独特而巨大的吸引力;也唯有天然、生态的“大全”,才能区别于植物园和壮医院而独具魅力。

3、桂西风光、天籁神韵依托于秀丽、典型的桂西自然风貌,山环水涌,与狮山相对,有龙山相拥,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极其奇丽神秘,也是山水观光的佳境。

二、开发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开发上劳山旅游资源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靠当地固有的资源,突出黑衣壮和壮药的特色。

(二)特色原则

利用上劳山的资源优势,开发出独具个性的黑衣壮民俗旅游产品和壮药特色,深度挖掘黑衣壮文化与壮药内容。

(三)文化原则

深度挖掘黑衣壮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多学科,如 民俗学 、社会学、文学、艺术学、人类学等角度来研究黑衣壮,发掘民俗内容,丰富民俗旅游项目的文化意蕴,让游客无论是观赏民居、观看歌舞表演、品尝风味小吃,还是参与工艺活动,都感觉到是在享受文化。

(四)多样化原则

文化村的开发针对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开发多形式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不仅有观光型,还有参与型、型、健身型、生态型等旅游产品。

(五)生产性原则

文化村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应以生产为基础,旅游的开发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活动,同时也是满足游客对农业观光、生产民俗旅游的需求,壮药的生产、研究与旅游开发相协调。

三、性质与定位

(一)项目性质

文化村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黑衣壮和壮药为特色,突出黑衣壮民俗风情和壮药健身保健,以黑衣壮民俗风情体验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特色 民俗文化 旅游村。

(二)形象定位

黑衣壮民俗风情、壮药大观。

(三)功能定位

民俗体验、休闲健身、游览观光。

四、产品开发思路

1、建设必须以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协调发展为基础,在生态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生态保护。

2、观光、参与、购物、饮食、保健医疗、住宿、等多功能结合。

3、景区相对集中,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分布错落有致;

4、中心功能区的联结,贯彻心理诱导:曲径通幽,渐入佳境,高潮迭起。

五、景区划分和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构成

文化村划分为一园、一区、一村、一庄,即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壮医药种植保健诊疗区、黑衣壮民俗生态村和黑衣壮民俗文化山庄。

(二)项目策划

1、黑衣壮民俗文化大观园

?景区示意门?上劳山公路与南宁?那坡公路连接处,内收5米,简易示意性建筑,壮族文化特色,石结构或竹木结构,无顶盖。占地面积15平方米。

?壮族特色景区大门、停车场?中心景区入口处,永久性砖石(仿竹木)结构或竹木性过渡建筑,壮族文化特色,设有售票处、小商品零售店。附近设停车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

?多情山歌迎宾门?大门与中心区之间,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建筑面积15平方米。表演山歌迎客。黑衣婆娑的村姑,声名远扬、极具文化个性和民族亲和力的多声部黑衣壮山歌,令游客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图腾神话传说文化园?中心区第一景观,壮族特色亭门或风雨桥式建筑,占地3200平方米。建立图腾门楼一座,在路面、两边,设置壮族图腾崇拜符号建筑物,如铜鼓、青蛙、凤鸟、花山壁画神像、古壮字以及在那坡发现的各种图形、景象,设一个亭子表演壮族师公信仰礼仪。目的是以神圣、神奇、神秘的文化底蕴,将游客带入肃穆、崇敬的文化圣殿。

?人生礼仪园?中心区重点景观和活动项目。占地15000平方米。由一组壮族干栏式建筑环绕着一个中心广场构成。主要展示黑衣壮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人生礼仪,给游客带来一次人生文化的巡礼。

①花婆送子礼?干栏式民居内,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婆婆、小姑等人。表现生育礼俗和取名习俗等:门插艾草、红蛋相贺、甜茶敬客等。

②欢腾的歌坡?中心广场,总面积6500平方米,可容纳5000多人。设有中心歌台、周边为草坡、树林、树丛。表演以歌交友、以歌择偶的礼仪:山歌对唱、抛绣球、歌舞表演、狮子舞等。

③热闹的婚礼?一干栏式民居内,表演黑衣壮婚俗:族内婚、入赘的习俗,喝喜酒、背新娘。表演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④祥和的日子?另外一组干栏式民居群、间间相通,曲折有致。每一间展示一项内容。服饰展览表演、黑衣壮锦织染示范、壮族特色饮食品尝、壮族信仰文化体验、古壮字碑林(壮族经书)知识简介等项目。展示、表演为主,可以适当参与。

⑤另外的世界?民居群后山处,建筑几处黑衣壮小瓦屋墓地,展示黑衣壮人性化的丧葬民俗和墓区景观。由于有心理禁忌,只作简单介绍,不宜重点导游。

 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3

一、活动主题

“伟人精神永垂不朽,队友情谊万古长青”-红色之旅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20XX年开学,此时正逢校卫队换届之际,队友之间的联系较以前少了很多。借这个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时节,我们组织这次活动来增强队友间的联系与了解,让校卫队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而韶山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在那里,我们不但可以交流感情、感受春天的气息,还能陶冶情操、学习革命精神。校卫队是一个半军事化管理的团体,而校卫队队员就是一名“战士”,需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不败精神。为了修身养性,为了增进感情,我们策划了此次活动。

三、活动可行性分析

1、这学期有很多队员都退了,而上学期我们一次中队活动都没有举行,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2,韶山就在湘潭,离我们很近,有足够的时间在一天之内往返,而且花费不会很大。

3,不会耽误学习,还能缓解我们的学习压力,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4,今年是建党__周年,去韶山的意义重大。

四、活动对象:14届校卫队女子分队及邀请其他分队

五、活动时间:4月24日(星期六)

六、活动地点:伟人故乡---韶山七、景区介绍位于韶山市中部,距湘潭市40公里,省级重点旅游风景区。景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部山岭环绕,韶峰、黑石寨、峰子山、十八罗汉等山峰,苍峦翠嶂,气势磅礴;东部与东南部主要为山丘起伏和比较开阔的地带。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至,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韶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区内有毛泽东故居、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旧址?南岸、20XX年创办的农民夜校旧址?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滴水洞、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韶峰等景点。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韶山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区和革命纪念风景名胜地。

八、乘车路线

路线1从南校南大门乘13路车到火车站,再乘坐5366~5365次(长沙到韶山)火车去韶山,上午9点15分到韶山。

路线2直接包车去韶山

九、活动安排

前期工作

1,由罗德洋负责准备相机,并负责照相。

2,由朱振波和段超燕负责全队的安全工作。

3,由周友黎负责联系餐馆及景点门票,由曾资和范璇负责制定旅行路线。

活动流程

路线1

1,7:00到队里集合,穿训练服。

2,7:30乘车去火车站,8:10上火车。

3,9:15到韶山。

路线2

1,7:30到队里集合,着训练服。

2,8:00准时乘车出发(包车)。

3,9:00到韶山。

4,之后大家一起游玩,拍照片,做游戏。

5,12:00到指定餐馆就餐。

6,13:30继续玩,可以以分队为单位。

7,17:30集合,乘车回学校。

后期工作

1,每人写一份游玩心得,并交给王杨和周小琴。

2,尹菲负责整理照片,挑出有意义的存档。

3,周小琴和王杨负责写 活动 总结 ,打印和策划书一起存档。

十、经费预算

乘车费:20*20=400元

餐费:15*20=300元

其他:100元

合计:800元

十一、活动预期结果

1、通过韶山一日游,队友们体会到了学习伟人精神的重要性。

2、队友们在学习之余,放松了心情,陶冶了情操。

3、队友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策划人:周小琴王杨

策划时间:20XX-04-07

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旅游的策划书范文3篇

2. 旅游活动策划书范文6篇

3. 活动项目策划书范文3篇

4. 旅游营销策划书怎么写

5. 外出游玩策划书范文3篇

6. 校外旅游策划书范文3篇

7. 大学生项目策划书范文3篇

8. 旅游活动策划书3篇

9. 旅游活动策划范文3篇

10. 外出活动策划书范文3篇

描写麦田丰收的著名诗句

1. 关于秋日丰收的诗句古诗

关于秋日丰收的诗句古诗 1.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古诗有: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 李绅 《悯农》

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代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代 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释义:

2.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有哪些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2.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4.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描写秋天丰收的词语:

1. 秋风送爽:秋风送来凉爽的感觉。

2. 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

3. 秋雨绵绵:秋天的雨水,绵延不断。

4. 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

5. 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

6. 一叶知秋:凭借树叶凋落,了解秋天到来。

7. 春种秋收:春天种下种子,秋天得到收获。

8. 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9.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10. 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参考资料

搜狗搜索:/web/searchList.jsp?uID=4-bXDDBWxwYV-YYg&v=5&dp=1&w=1278&t=1511599716841&s_t=1511599727253&s_from=result_up&htprequery=%E6%8F%8F%E5%86%99%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6%99%AF%E8%B1%A1&keyword=%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8%AF%97%E5%8F%A5&pg=webSearchList&s=&suguuid=d878b96a-345c-452e-ae33-11e53ac3d3f2&sugsuv=%3D&sugtime=1511599727258

3.关于秋天丰收的诗句

1、《不第后赋菊》唐代: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4.主持婚礼时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古诗

描写秋天的诗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1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关于秋天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昵图网上下载/mingjushangxi/qiu/

5.关于秋天丰收的诗句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释义:再喜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释义: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释义: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绝唱 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8、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释义:悲凉啊, 秋天带来的气息 ,萧瑟啊草啊木啊摇啊摇啊掉下来衰败啦, 哀怆孤寂啊,好象在远行之中 ,爬上爬下啊 一年又要过去啦。

9、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释义:庭院里眨眼间多了许多落叶才觉醒原来秋天已经来了。

1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释义:初秋傍晚景远阔,高高明月又将圆。

冲字一声和第四声组什么词

1. 关于麦田丰收的诗句

关于麦田丰收的诗句 1.有没有关于秋天麦田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

2.关于丰收的诗

麦穗扬!

对书无语麦田望。

麦田望,

一片金黄,

农民真忙!

妇女成群去麦芒,

孩提三五满口香!

满口香,

民待晨光,

筑起大仓!

按照严格的诗词来讲,这篇词不符合平仄的规则,

李白首创《忆秦娥》词牌讲的词谱是

忆秦娥(四十六字)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此调多用入声韵。前阕后三句与后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所以,最好按照韵律去修改下,此外,语言最好不要太直白,过于简单.

3.有关丰收的诗歌

1、假如你需要的古诗,为你奉上经典的两句,请你参考: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2、假如你需要的是现代诗,为你奉上一首:

丰收

那一片麦田里,我看到了希望

孩子们追逐嬉戏,在广裹的土地

跑不规则的形状。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瞬间刺破了整片秋天,传便村庄的每个角落

点燃了们丰收的

一排排收割机,从麦田的这一走向那一

吐出的是,大把大把光滑的麦杆

咽下的是,大颗大颗饱满的麦粒

于是,我开始用黑白的线条

把这一副副暖的场景勾勒一幅画

4.描写秋天麦田的句子有哪些

1、麦田里,麦穗儿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

2、远处麦田中,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就像一座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麦子一晃一晃的就像波浪一样,它们相互拍打着,在这海洋中那些收割机便成了渔船,它们慢慢的驶过,留下那满是秸秆的道路便成了渔船划过的余波。

3、麦收是一年最忙的时候,眼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微风吹起金波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仿佛看到那一缸缸的小麦、热气腾腾的白馍馍、飘着油花的面疙瘩汤,顿时精气神就上来了,浑身都是劲。

4、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绿浪,把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绿海里,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用淡淡的麦香纠缠着缕缕白花花的阳光,在那锋利的麦 芒牵来的布谷歌唱里探望着金黄。

5、享受一夏的阳光和雨水,秋天里,稻子熟了,初秋的北大荒,到处翻滚着无垠的金浪,流淌着沁人肺腑的稻菽豆香。一台台水稻收获机在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中忙碌着。

6、黄澄澄的稻子,颗粒饱满,沉甸甸地随风摇曳,飘散出醉人的芳香,翻腾着滚滚的金波。

.7、成片的麦芒直指天空,如执剑问天的侠客。只是这些麦芒让我们的眼睛疼痛,仿佛使我们不忍凝视农人的辛劳和汗水,它想刺痛我们的心,让我们流泪。

8、一阵微风吹来,梯田里掀起金**的麦浪。比大海的波涛还要壮观。

5.关于麦穗的诗句

1、麦穗黄离离——唐·白居易·《答刘禹锡白太守行》

2、金策闲摇麦穗风——唐·陆龟蒙·《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

3、麦穗亦矫矫——清·乾隆·《东园观麦》

4、麦穗人许长——宋·苏轼·《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

5、青黄麦穗成——宋·陆游·《嘲布谷》

一、走进林中,细细端详那花儿,花蕊金黄得如同麦田里的麦穗。瓣儿是粉白的,还有点泛红。杏花嫩嫩的,嫩的让人不敢去碰,惟恐碰碎了。

二、小麦黄澄澄金灿灿的,长势格外好,麦穗都像小姑娘的辫子,压弯了麦秆的腰。

三、秋天的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害羞的低着头。

四、金黄的麦子熟了,沉甸甸的麦穗儿把麦秆的腰都压弯了,不过,这麦秆还是保持着“礼貌”这一点,你瞧,它们正在向你“鞠躬问好”呢!那彬彬有礼的样子,一看就能知道:原来麦子也懂得“礼貌”一词。

五、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六、爱情犹如麦地里采麦穗,弄不好就会空手而归。

七、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

八、在我们韵国徽上,有金**的麦穗。

九、西边的天空已经泛起比麦穗还要美丽的金**。远方鸟儿小小的身影赶着回家,处处传来的青蛙鸣,彷佛在宣告自己即将人眠似的。

十、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他们趋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虚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

关于秋天描写秋秋天天的诗句

一、冲字第一声和第四声的组词有:

1、冲chōng:冲决、冲扩、缓冲、冲动、冲击、脉冲、冲破、冲淡、冲账、冲服等。

2、冲chòng:冲压、冲子、冲盹儿、予冲子、冲床模具、太冲脉等。

二、基本释义?

[ chōng ]

1、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冲茶。

2、向上钻,直上:冲腾。

3、破解不祥:冲喜。

4、空虚,谦虚:“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5、幼小:冲昧。冲弱。冲龄。

6、方言,山区的平地:韶山冲。

7、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要冲。

8、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冲锋。横冲直撞。

9、猛烈地撞击:冲力。冲突。

10、收支账目互相抵销:冲账。

11、情感强烈:冲动。兴(xìng)冲冲。

12、太阳系中,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余的某一个行星进行到与地球、一条直线而地球正处在这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位置时称“冲”。

[ chòng ]

1、对着,向着:冲着太阳。

2、凭,根据:冲你这么好学,一定能有成就。

3、猛烈;强烈:冲劲。这酒真冲。

4、一种使金属板成形或在金属板上打孔的专用设备称“冲床”。

5、在冲床上加工金属工件:冲压。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冲,涌摇也。从水,中。?

白话版《说文解字》:冲,水体涌动、摇晃。字形采用“水、中”会义。

三、相关组词

1、遐冲

[xiá chōng]?

亦作“遐冲”。千里之外故国之冲车。引申为与远方邦国间的冲突。

2、冲破

[chōng pò]?

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冲破封锁。冲破禁区。冲破障碍。火光冲破漆黑的夜空。

3、冲犯

[chōng fàn]?

言语或行为与对方抵触,冒犯了对方:他一时不能够控制自己,说了几句过火的话,冲犯了叔父。

4、冲床

[chòng chuáng]?

金属冲压机床,主要用来使金属板成型或在金属板上冲孔。汽车外壳等就是用冲床加工制成的。

5、冲床模具

[chòng chuáng mú jù]?

与冲床对应的"配件",工件在冲床的冲压与模具的阻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塑性形变完成加工过程,冲床模具是冲压工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冲床模具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件加工精度。

关于秋天食物的诗句

1.描写秋天的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天的诗句

1.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2.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6.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描写秋天天的诗句 古诗词

秋天的古诗大全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描写秋天的天空的诗句有哪些

1、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2、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3、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译文

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4、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5、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4.描写秋天秋天花的诗句

1:《江梅引·忆江梅》作者:向子堙

2: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3:《玫瑰》清·秋谨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

4: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

5: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郑板桥

6: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唯有惹衣香。——张祜《胡渭州》

7: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8: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9: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10:《梅花落》作者:刘方平

11: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2:元非看竹探梅花(宋·陆游·《即事》)

13: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14: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

15: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荷花》元·何中

16:自有樱花胜洛阳(现代·老舍·《奈良三笠山》)

17: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18:得梅花消息(宋·朱敦儒·《好事近》)

19: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2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晚泊江镇》

22:洛阳地脉花最宜,至尽犹为天下奇。

2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24:料想梅花先得了(宋·无名氏·《贺新郎》)

25: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春光先自暖,阳艳暗相催。

26:更把梅花比那人(宋·辛弃疾·《鹧鸪天》)

27: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28: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张籍 《哭孟寂》

5.描写秋天天气的诗句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诗句

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诗句:

一、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二、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三、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四、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五、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7.关于秋天的十句诗句

一、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

8.描写秋天天的句子

1、炎热的夏季渐渐离我们而去,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我们的生活中。秋季是一个果实累累、瓜果飘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秋天的果园。

2、再过一两夜,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雾气翻腾,被九月的月色冲破,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3、秋天,那永远是蓝湛湛的天空,会突然翻脸而露出险恶的颜色,热带台风夹着密云暴雨,洪水潜流着,复苏的草原又泛起点点苍苍的颜色。然而,台风暴雨一闪而过,强烈的气流依然抖动着耀眼的波光。这时,只有北来的候鸟知道这张温暖的床眠,那飞翔的天鹅、鸿雁和野鸭,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这儿显得更苍郁了。4、叶子从大树上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大雁展翅飞翔。地上洒满了落叶,像一条金光大道,载着我的梦想伸向远方。5、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6、菊花仙子也毫不示弱,它 们争奇斗艳。有的穿上了紫色的连衣裙,有的穿上了雪白的花裙子,有的穿上红彤彤的衣袍,还有的穿上了金黄的晚礼服。7、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萍果,亮晶晶的是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8、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慢慢地,慢慢地着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9、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10、葡萄的果实成熟了,在那绿中带黄的葡萄叶下,挂着一大串一大串晶莹透亮的葡萄,象一串串紫黑的珍珠。11、一走进果园,随风飘来一股果肉的香气,啊!真香!你看那红彤彤的柿子、黄澄澄的大鸭梨、绿油油的橘子都成熟了!

12、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的胸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13、身披绿色长发的垂柳,今日已变得枯黄干燥,伴着凉爽的秋风,一片片落叶纷纷飘下,仿佛一个个小女孩为游客翩翩起舞。

14、周围的梧桐树已经换上了一身**的衣服,走近去一看,梧桐树的叶子是半青半黄的,好象披上了一件夏天的绿装不愿脱掉似的。

15、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6、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17、小草弟弟也不认输,它们换上了绿里带金,金里带亮的吊带裤,在秋风中频频点头,好像在提醒我们秋天要到了。

18、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这是一段多么让人陶醉的乐曲啊,这是大自然奏起的歌曲。

19、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20、石榴树在淡淡的晨雾中,显得特别精神,石榴果仿佛知道了秋天的到来,它笑了,笑得那样地欣慰、可爱,红里透亮的牙齿也露了出来!

21、柿子树上挂着一个个红似火焰的小灯笼,像一个个吃饱了的小娃娃,真可爱!

22、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9.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有哪些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2.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4.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描写秋天丰收的词语:

1. 秋风送爽:秋风送来凉爽的感觉。

2. 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

3. 秋雨绵绵:秋天的雨水,绵延不断。

4. 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

5. 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

6. 一叶知秋:凭借树叶凋落,了解秋天到来。

7. 春种秋收:春天种下种子,秋天得到收获。

8. 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9.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10. 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参考资料

搜狗搜索:/web/searchList.jsp?uID=4-bXDDBWxwYV-YYg&v=5&dp=1&w=1278&t=1511599716841&s_t=1511599727253&s_from=result_up&htprequery=%E6%8F%8F%E5%86%99%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6%99%AF%E8%B1%A1&keyword=%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8%AF%97%E5%8F%A5&pg=webSearchList&s=&suguuid=d878b96a-345c-452e-ae33-11e53ac3d3f2&sugsuv=%3D&sugtime=1511599727258

10.关于秋天的诗句 20句 不重复

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赞美秋天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8、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0、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赞美秋天的诗句。

1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1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3、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14、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1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16、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17、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18、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20、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说明文怎么写

1. 关于秋天食物诗句

关于秋天食物诗句 1.秋天食物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2.描写秋天美食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3.描写秋天饮食的古诗词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4.秋天食物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5.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有哪些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 辛弃疾《破阵子》

2.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4.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描写秋天丰收的词语:

1. 秋风送爽:秋风送来凉爽的感觉。

2. 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

3. 秋雨绵绵:秋天的雨水,绵延不断。

4. 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

5. 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

6. 一叶知秋:凭借树叶凋落,了解秋天到来。

7. 春种秋收:春天种下种子,秋天得到收获。

8. 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9.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10. 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参考资料

搜狗搜索:/web/searchList.jsp?uID=4-bXDDBWxwYV-YYg&v=5&dp=1&w=1278&t=1511599716841&s_t=1511599727253&s_from=result_up&htprequery=%E6%8F%8F%E5%86%99%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6%99%AF%E8%B1%A1&keyword=%E7%A7%8B%E5%A4%A9%E4%B8%B0%E6%94%B6%E7%9A%84%E8%AF%97%E5%8F%A5&pg=webSearchList&s=&suguuid=d878b96a-345c-452e-ae33-11e53ac3d3f2&sugsuv=%3D&sugtime=1511599727258

6.形容“秋天美食”的句子

1、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2、舟山最有名的要数海鲜了,每当秋天,人们最爱吃的梭子蟹便上市了,它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桌子上的佳肴。

3、虾肉味道鲜美,回味万千。尤其是品尝完龙虾肉之后,可以汤汁拌饭,美味之极!

4、椒盐皮皮虾味道浓郁,香飘四溢,外表干燥酥脆,白里透红。

5、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6、大望潮肉质肥美,红烧后口味醇厚、鲜甜。

7、具有果木的清香与鱿鱼的鲜美,口口生香,美味难以复制,久经咀嚼,便可感受到鱿鱼特有的鲜香口感和柔韧性。松软可口,原汁原味,想想就令人食指大动。

8、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9、盐水鸭皮白柔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

10、大黄鱼全身金灿灿的,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带鱼全身银光闪闪光彩照人;脑袋尖尖的水中火箭——乌贼;海蜇飘飘摇摇地走着,像一个小仙女,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游,看过去是透明的——这些都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11、游客将自己在海上钓起的活鱼表面抹上一层酱油、麻辣油,放在炭炉上烧烤。然后,边转动铁丝边洒上少许五香粉,待鱼体透油焦黄,香气四溢,皮脆肉嫩,风味独特的海鲜烧烤便可入口。

12、在家乡的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贝类,和美丽的鱼类。如黑不溜湫的贻贝,胖胖的蛏子,小小的瓜螺……他们形态各异,千奇百怪,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海鲜珍品。

13、黑裙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简单,尤以清蒸更适口,刺少,特别宜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7.描写秋天饮食的古诗词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8.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描写秋天丰收的诗句古诗有: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 李绅 《悯农》

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代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代 白居易《观刈麦》

释义: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释义:

写两组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文章有点长,也不知道是否能给您些启示发!

怎样写说明文 ?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你们学过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这样介绍这个普通小院的结构的: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

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

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个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边小梯子走下去。

——这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样

式。

读了这段文章,我们对这个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构造和样

式一目了然,就是因为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请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学的朋友,暑假里,他想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参观。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走最方便,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你家。那么,请你写封信告诉他:你家的地址,从北京到长沙应该坐几次车,到了长沙,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么可供辨认的特点和标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后,在路上不必多打听就能顺利地找到你家。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如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代的乐府民歌和古诗,如“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古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汉代赋体骈文中“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唐诗宋词元曲《登高》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分类:

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句中对 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内容上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结构上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秋水共长天一色”均为独立的一句,所以称句子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