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竹韶的生平

2.深圳中山公园的园区特色

3.中山市孙文纪念公园的孙中山雕像怎样运上去的。

4.人物雕塑简介

5.人物雕塑类别详细介绍

深圳中山公园的来历,深圳中山公园雕塑人物介绍

孙中山。由河源中山公园的资料得知,公园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立的,公园中的雕像人物正是孙中山先生。河源中山公园的规模及环境设施,在东江上游各县中大概可算得是佼佼者,广场的宽广平坦。

曾竹韶的生平

李继飞

李继飞,1979年7月生于辽宁抚顺,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是一名雕塑艺术家。

中文名:李继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辽宁抚顺

出生日期:1979年7月

职业:雕塑艺术家

毕业院校: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列宾美术学院创作比赛一等奖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

代表作品:《诺符格拉德》《雅尔塔》《红孩子》《三英战吕布》

人物简介

李继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美术师,中国雕塑院青年创作中心青年雕塑家,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教育背景

1979年出生于辽宁抚顺

2000至2005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05至2008年就读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格里沃依教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工作室,获专家称号,取得硕士学历。在读期间,作为优秀留学生代表,被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推荐,回国参加“海外留学生观看奥运会”活动

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美术师

参展与获奖

2003作品《爱》参加“北京2003环保雕塑展”、“珍爱家园雕塑作品展”,并获得第四届海外杯雪雕比赛专业组特等奖

2004作品《分秒必争》获第五届沈阳冰雪节专业组三等奖

2007作品《运动系列》参加俄罗斯彼得堡美协2007冬季展

2008作品《运动系列》参加俄罗斯彼得堡中心展览大厅彼得堡2007年展

2008作品《诺符格拉德》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第二届创作比赛一等奖

2008作品《飞的感觉》、《果戈里》参加俄罗斯彼得堡美协2008春季展

2008作品《雅尔塔》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第三届创作比赛三等奖

2008作品《雅尔塔》参加俄罗斯彼得堡美协75周年展

2009作品《飞的感觉2号》参加俄罗斯彼得堡中央展览大厅2008年展

2009作品《中国制造—〈元〉》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十月参加江苏省文化厅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和谐色彩·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江苏获奖入选作品汇展》

2009作品《诺符格拉德》参加“徐悲鸿奖·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奖赛”获创作奖

2010作品《门捷列夫》《高斯》《拉瓦锡》落成于广州世界科学家公园

2011作品《姜夔》永久落成于江西名人雕塑园,并被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南昌市人民政府授予城市雕塑“政府奖”

2011.5作品《运动1》《运动3》赴韩国首尔参加韩国首尔国际雕塑展

2011.6作品《阳光西藏》参加北方雕塑展

2011.7月作品《红孩子》参加“798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

8月作品《运动》《雅尔塔》《诺夫格拉德》《红孩子》系列参加“由技入道,青蓝相承——中国青年雕塑家联展”

9月作品红孩子参加“长春世界雕塑大会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面孔”零空间雕塑展

10月作品《红孩子》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展出于中国美术馆并永久落成于在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12月作品《三英战吕布》入选国“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

作品《红孩子》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60周年汇报展”

2012年1月

作品《雅尔塔》参加“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成立雕塑作品展”

带领中国艺术研究院队参加《第四届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作品《雨后春笋》获一等奖

5月作品《龙腾》参加“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成立300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被国立师范大学收藏

作品《姜夔》《诺夫格拉德》参加“中国·苏州金鸡湖美术双年展”

6月作品《风骨》参加2012第三届中国黑龙江万象国际木雕艺术节

7月作品《红孩子》入选“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五届全军美展”

8月作品《三英战吕布》被国家大剧院永久收藏

9月作品《雅尔塔》入选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10月作品《爷孙-王震和孩子们》《帆》参加青岛·中国当代雕塑家作品展

作品赏析

深圳中山公园的园区特色

曾竹韶,男,曾用名,曾朝明。1908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厦门杏林区的一个渔村。儿时生活在鼓浪屿,1919年为了躲避战乱,随父母离开家乡,举家移居到缅甸仰光。中学就读于缅甸仰光华侨中学,1924年从缅甸回国,在集美学校攻读商业专科。由于他是家中的长子,中学毕业后回到缅甸仰光与家人共同经营运输公司,收益不匪。但经商并不是曾竹韶所追求的理想。1926年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大激励了曾竹韶的爱国热情,在国内胜利频传全国即将统一,国力即将富强的精神感召下,1927年他毅然回到了祖国,准备投身于革命建设之中。不料到达广州还不到一个月,便发生了四一二政变并经历了4月15日的广州大屠杀。这使曾竹韶陷入极度悲愤和失望之中。同年5月曾竹韶到达上海,得知杭州创办了国立艺术院并于年底招生的消息,便转赴杭州备考,于1928年初考取了杭州艺专,学习绘画和雕塑,从此跨入艺术之门。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对曾竹韶影响最深的老师是李金发和王静远。他们带来了法式雕塑教学模式,为雕塑事业的发展打下初步基础。为了进一步领悟西方雕塑艺术的真谛,曾竹韶萌生了去法国留学的念头。1929年,曾竹韶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学习艺术。

初到法国人地生疏,语言还不过关,对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考试标准和学费开支不甚了解。因此他采纳了他的老师孙福熙的建议,首先前往法国里昂,考入了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同时学习法文,为以后的留法学习打下扎实的美术基础。在里昂他结识了吕斯百、常书鸿、王临乙等同学。在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的三年期间,他勤奋刻苦,完成了大量的写生习作和雕塑创作。1931年,曾竹韶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在著名雕塑家布夏工作室学习雕塑,1935年又进入雕塑大师马约尔工作室继续学习。在学习中他领悟到了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精髓。1933年1月,曾竹韶与常书鸿、刘开渠、王临乙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团结了一批留法学习美术的学生,并以撰文、译文和发表作品的方式,向国内介绍欧洲的绘画和雕塑,打开了一扇中国人认识西方艺术的窗户。在1935至1939年期间曾竹韶作为学会主持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共同切磋雕塑艺术的同时响应国内号召积极参与并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留法期间曾竹韶利用假期遍访埃及、希腊、意大利、英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地考察艺术,对西方雕塑传统作了广泛深入的考察研究,为以后的艺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1935-1936年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这是以中国古代艺术品为主题的展览会,展品达3000多件,囊括了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绘画、青铜器、玉器、陶瓷等稀世珍品。展览会轰动了整个欧洲。曾竹韶与王子云一道发起并组织留法巴黎艺术学会全体成员前往英国伦敦参观。此次展览对曾竹韶触动很大,使他认识到东西方艺术各有所长,应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振兴民族雕塑艺术事业。

曾竹韶酷爱音乐,旅居巴黎期间,他白天学习雕塑,晚上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师从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Paul Oberdoeffer)。在此期间他结识了音乐家郑志声、冼星海等人,在共同学习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于1932年3月在巴黎与冼星海、郑志声、李俊昌、季继仁五人组织成立了“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学会”。他们相约回国后在上海共同创办一所音乐学校,由冼星海先行回国做准备。但这个美好的设想被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淹没了。

1939年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前夕,曾竹韶途经新加坡回缅甸探亲。在新加坡逗留期间,1940年与新加坡华侨黄潜女士结为伉俪。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曾竹韶率领一家老少九口人,从日军的炮火硝烟中由滇缅公路经昆明辗转逃难到了四川重庆。1941年底至1942年,在成都青水关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二年。1943年至1944年,前往成都华西大学省立艺术院任音乐系小提琴教授同时兼任成都华西大学古代石刻博物馆顾问。当时国立艺专由昆明转移至重庆沙坪坝嘉陵江北岸的磐溪,1944年,曾竹韶回到重庆,经王临乙推荐在国立艺专任雕塑系教授。日本投降后,1946年重庆大学校长何鲁聘请他到重庆大学建筑系任教授,曾竹韶教授装饰雕塑,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

1950年3月曾竹韶携全家抵达北京。经艾青介绍,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批准,任职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处,负责整理编写革命历史美术题材的文献资料,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兼职。筹备处一年后解散,曾竹韶正式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工作。

1952年,由中央美院指派曾竹韶和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等调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筹备组。参加纪念碑的浮雕创作工作。《虎门销烟》由曾竹韶主稿。为了在创作中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特色,曾竹韶和他的同事们在国内各大石窟进行参观考察,参考大量实物。经过对古今中外许多浮雕进行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纪念碑作品的风格。他精心构思,数易其稿。他所塑造的《虎门销烟》浮雕构图生动,场面聚散开合,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人物动态表情前后呼应,具有交响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曾竹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曾竹韶于1952年创作了《老边头像》,摆脱了素描教具一直以希腊罗马头像为范本的局面。作品体现出深厚的写实功底,突出大面积的形体关系结合中国传统线刻手法,细致的人物形象刻画以及准确的造型结构塑造出一位老者朴实乐观的生动形象。这件作品成为我国美术类院校中头像素描教具的优秀范本。

1953年,为爱国抗日将领冯玉祥创作浮雕铸铜像,镶嵌在泰山北麓“冯玉祥先生”墓上,庄严肃穆。

1958年参加首都北京“十大建筑”建设。曾竹韶带领中央美院雕塑系同学参加了军事博物馆的雕塑创作任务,并塑造了“解放军陆军战士立像”、“伺炉工人像”。为历史博物馆创作了“五四女青年立像”、“民兵塑像”、“柯棣华纪念像”“任弼时纪念像”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美院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在年代,曾竹韶的艺术事业沉寂了很长时间,直到粉碎了“四人帮”。

1978年创作的《李四光像》是十年结束以后曾竹韶创作的第一件人物纪念雕像。该像为李四光“第四纪冰川”科技**片作过片头。曾在香港参加展览。现立于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地质力学研究所。

1979年为蒲松龄纪念馆雕塑《蒲松龄纪念像》。

1980年为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塑造《何叔衡烈士像》,该像参加后来在北京举行的“民盟盟员美术展览会”,随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1—1982年,为济南李清照纪念馆雕塑《李清照立像》。现复制放大立于长春市世界雕塑公园内。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蔡元培先生铜像》是曾竹韶1983年完成的作品。此铜像是由北京大学1977、1978年两届毕业生捐款建造,于1983年10月举行落成典礼。早在二十年代杭州艺专时就亲耳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在记忆中对于先生的容貌特征有一定的印象。在塑像过程中,还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学生许德珩先生及蔡元培先生年谱编撰者高平叔先生及蔡元培先生的家人的帮助。曾竹韶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外型特征的同时着重刻画了蔡元培先生的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气质,使塑像充分展现了蔡元培先生所具有的那种内心至诚、和蔼可亲、热情关怀和对青年谆谆教导的高尚人品。

1983年为巩县杜甫故居雕塑《杜甫纪念像》。

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从—1986年曾竹韶设计雕塑北京市中山公园内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前后经历了近三年之久。这是曾竹韶杰出的雕塑代表作品。曾竹韶在创作过程中,治学严谨,翻阅了大量辛亥革命的史料,反复修订,前后制作了多个雕塑小稿便于推敲,经大家讨论后又制作了一个一米高的泥稿以供放大参考。同时又制作了一尊和放大雕塑等比例的半身胸像。雕塑放大时,他不顾76岁高龄,亲自在三米高的脚手架上认真塑造,反复推敲不断调整,如期完成了泥塑阶段。由于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场地,但他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仍带病坚持雕塑制作后期的修改工作。揭幕式这一天,与会到场的中央和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禁不住发出了由衷赞叹,面对塑像无不对孙中山先生这位伟人的精神气质所感动,景仰之情由然而生。一致认为是迄今塑造最成功的孙中山纪念像。

在以后的数年之中,曾竹韶又陆续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名人纪念雕像。他将他的雕塑艺术定位在创作以纪念性为主题的人物雕像方面,尤其擅长人物肖像的塑造。代表作品有《陶铸全身坐像》、《武训头像》、《竺可桢半身像》、《郭沫若半身像》、《朱载堉胸像》、《周恩来头像》等。在90岁高龄时创作了《贝多芬头像》。这些艺术作品分散在全国许多地方。每一位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

曾竹韶先生于2012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中山市孙文纪念公园的孙中山雕像怎样运上去的。

园内有被列为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明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年)修建的南头城北城墙遗址;有著名雕塑家钱绍武主持雕刻的,全国最大的孙中山先生石雕头像。并在聚英草坪处安

放了由众多雕塑界名家制作的深圳、南山地区有影响的历史名人雕像群,整个园区以热带园林风光为主,景色与名人雕像相互映衬,鲜花飘香、草地如茵、古木参天。有上百年古树名木32棵,观光树种200多种;有近6万平方米的疏林草地、3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区。改建后的中山公园于1999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33周年纪念日重新开园,以崭新的面貌和优美的景观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物雕塑简介

通过空运,以及卡车运送,从日本运到中山的日本友人捐赠首座孙中山铜像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其日本友人梅屋庄吉于1928年10月,铸造打磨成功第一座孙中山铜像,现位于中山陵藏经楼。  捷克雕塑家设计卧像1929年5月,捷克雕塑家高崎设计的白色大理石孙中山仰卧像制成。该像与孙中山实际身高大体一致,中山先生两手合放在胸前,着中山装,双脚自然并拢,面孔安详慈善,眼帘轻轻垂闭。中山先生脚边雕刻有一束素洁白花,象征着千百万谒陵者奉献给革命先驱者的一束充满敬意的鲜花。现放置在中山陵灵堂大理石圆塘内。  意大利白石雕琢中山坐像1930年10月,波兰著名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在巴黎雕塑工作室完成孙中山坐像雕塑,随后用船运往南京。坐像供奉在祭堂中央,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双脚并拢,正襟端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似在聚神沉思建国方略。底座四侧,还镌刻浮雕六幅,反映他革命活动的历程。  戴广文塑造铜像1985年,南京市酝酿重塑中山塑像,雕塑家戴广文倾两年心血,十易其稿,最后一举夺魁。这尊塑像1996年放置于新街口广场。  国内其他城市  武昌孙中山铜像  该铜像立于湖北军政府旧址门前。孙中山身着中国传统服装长袍马褂面南庄严肃立。铜像通高约6米,像高约2.4米,像座占地约20平方米。像底座为铜质,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长方形的汉白玉石。正面原镌“精神不死”四字,其他三面刻有“橡赞”铭文。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皆被磨平。60年代初,在正面镌“孙中山先生之像”七字。1981年和1986年曾两次进行修葺。  成都孙中山铜像  1927年,北伐运动开始,四川宣布“易帜”脱离北洋政府,拥护国民政府,并在“春熙路建路纪念碑”上塑造孙中山先生着短服的站立铜像。1943年,余仲英任成都市长,因原塑像形象失真,又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重塑手持书卷的孙中山坐像,供人瞻仰。此铜像基座为红色花岗石,高1.8米,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端坐于镶有梅花图案的太师椅上,左手握展开的《建国大纲》。  2001年,春熙路商业步行街改建,重建中山广场,广场占地约10亩。孙中山铜像置于广场之中,四周鲜花簇拥,庄严肃穆。  广州孙中山雕像  1929年,广州中山纪念堂动工,1931年建成。这里原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纪念堂草坪上屹立着一尊5米高的孙中山全身雕像。雕像中孙先生左手叉腰,右手拄着拐杖。他那挺立的身姿、深邃的眼神、从容的步态,显出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踌躇满志和大风大浪之前的安静。像下的座基上刻有孙中山于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深圳孙中山雕像  深圳中山公园的孙中山雕像位于南门入口右侧,是最著名的雕塑家钱绍武主持的雕刻工程。雕像高为10米,横跨为27米,头部是由重达88吨的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石雕中山头像造型,也是目前世界上首次采用此种形式雕造的大型中山头像。雕像以深圳梧桐山为背景,下有起义者浴血奋战场面的浮雕,孙中山先生凝目远视,在坚毅沉思之中开始了再造时势的宏图,雕像背面雕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名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  海外  在海外美国、日本、加拿大等都有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其中又以美国的檀香山最多。在檀香山华埠的街头竖有孙中山的雕像,在2007年的时候,檀香山还设立首个孙中山公园,公园中还立了少年孙中山雕像。据悉,这是孙中山在夏威夷的第六个塑像。

人物雕塑类别详细介绍

雕塑(sculpture)

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古代许多事物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历代的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雕塑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

雕塑的沿革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雕塑的种类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①圆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书将重点讲述关于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②浮雕。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

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③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除上述两种形式外,雕塑按其功能,大致还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五种。

①所谓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一般这类雕塑多在户外,也有在户内的,如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像。户外的这类雕塑一般与碑体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体意识。如1990年建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堪称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雕塑艺术综合体。

②主题性雕塑顾名思义,它是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主题性雕塑揭示了城市建筑和建筑环境的主题。在敦煌县城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反弹琵琶》,取材于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飞天像,展示了古时“丝绸之路”特有的风采和神韵,也显示了该城市拥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名胜的特色。这一类雕塑紧扣城市的环境和历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个性和追求。

③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被称之为雕塑小品。这里专门把它作为一类来提出,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你的生活空间,它可以小到一个生活用具,大到街头雕塑。所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们平时所说的园林小品大多都是这类雕塑。

④功能性雕塑是一种实用雕塑,是将艺术与使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这类雕塑也是从你的私人空间如“台灯座”,到公共空间如“游乐场”等无所不在。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环境,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生活的细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功能性雕塑其首要目的是实用,比如公园的垃圾箱,大型的儿童游乐器具等。

⑤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由此可见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内、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为主体充分表现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风格和个性,甚至是某种新理论、新想法的试验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题材更为广泛,材质应用也更为现代化。但不管怎样它都给有才能的艺术家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并保证了人类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塑,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上所说的五种分类并不是界线分明的。现代雕塑艺术相互渗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如纪念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装饰性雕塑和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也可能同时是陈列性雕塑

材料和制作方法

雕塑艺术往往因使用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各有差异。

泥塑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种:一种是近代从西欧传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另一种采用我国传统泥塑制作方法。

从西欧传入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个雕塑铁架子,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的比例大小,而决定内部骨架的形状;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架,它的作用是将泥巴相联成为一个整体,不至于塌落,便于塑造。架子做好后,根据预先做好的泥巴构图进行放大塑造。圆雕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永久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关于翻石膏,有一套复杂的技术,这里就不介绍了。

我国传统的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在我国的寺庙里,许多神佛的塑像金碧辉煌,如果打碎一看,原来是一堆木材、泥团、棉花、断麻、沙子、稻草、麦秸、苇秸、谷糠、元钉等等东西。它的制作程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神佛的题材、大小、动态、先搭好木制骨架,在骨架上捆上稻草或麦秸以增大体积,再用谷壳和稻拌好的粗泥在骨架上用力压紧、糊牢;第二步,等粗泥干到七成的样子再加细泥(细泥用粘土、沙子、棉花等混合而成),把人物的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三步,等泥塑全干透后产生大小许多裂缝,再加以修补;第四步,等泥巴干透后,把表面打磨光洁,然后用胶水裱上一层棉纸,并加以压磨,使表面一层更平正、细致、坚固,再涂上一层白粉(白粉加胶水);第五步是在白色的形体上,根据人物的需要上各种颜色,待全部颜色上好后,再涂上一层油,以保护彩色的鲜艳,到此就全部完成了。

木雕

我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周就已流行。到了战国时代,木雕的制作颇为盛行。由于木质材料易于腐朽和焚烧,所以木雕传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红木、金木、白果木、龙眼木、樟木等等。

我国传统的木雕制作方法:(一)因材料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木头的自然形态和特点。(二)一般先要画出构图或做出泥塑的稿子,即便有经验的艺人也要细心研究和推敲,打好一个成熟的腹稿。(三)先打粗坯,如雕人物要初步雕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形体以及空间体积等,把基本形态刻画出来。(四)利用各种不同形状的凿子,用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的方法,雕出形态生动、性格鲜明的形象。还有大型木雕,现在采用新的工艺: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再以石膏像(模特儿)作依据,采用“点形仪”工具,在木材的前后上下四周找出点子(形体的部位)。用这样的方法雕刻出来的作品,形象正确不走样,效果很好。

石雕

石雕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不论中国或外国很早就发展了石雕艺术。

石雕一般采用大理石、花冈石、惠安石、青田石、寿山石、贵翠石等作材料。花冈石、大理石适宜雕刻大型雕像;青田石、寿山石的颜色丰富,更适宜于小型石雕。石雕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石料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二种:一是传统的方法,构思、构图、造型以及打石雕刻都是由个人独自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打格子取料,用简易测量定位的方法进行雕刻。二是采用新的工艺,即先做好泥塑,翻成石膏像,然后将石膏像(模特儿)作为依据,依靠点形仪,再刻成石雕像。

玉雕

玉雕总称玉器,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已有玉佩出现,商朝的琢玉技艺就比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玛瑙、黄玉、独玉、岫玉等几十种。因为玉本身性质细致、坚硬而温润,或白如凝脂,或碧绿苍翠,色泽光洁而可爱,适合制作名贵的装饰品。玉雕艺人善于利用材料本身的花纹,因料设计色调和形态,通过精心构思创作出许多精美绝伦的玉雕珍品。如北京玉器厂制作的水胆玛瑙制品《旭日东升》,就是一件珍品。什么叫水胆玛瑙?其中的水是在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水蒸气被岩浆密封,冷却以后凝结而成的,因为它呈现胆状,所以称之为水胆。而水胆外面的岩浆随着岁月的流逝,密度不断增加,便形成了玛瑙,这在自然界是极为罕见的。北京玉器厂艺人就是利用水胆玛瑙的自然特点,雕刻出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喷薄欲出、浪花飞卷、仙鹤齐鸣的景象,有如天成,令人称绝!

至于玉石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取琢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钢砂和水,根据作品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长的时间。

其它陶瓷、牙雕、砖刻等的制作方法与上面所谈的类似,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雕塑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雕塑的基本工具有:

①雕塑刀。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又分为3种 :第一种为金属工具,由钢( 发蓝防锈 )、不锈钢 、黄铜等制成,刀头分斜三角形、柳叶形、卯叶形和箭镞形,有的边缘为锯齿状。第二种为非金属工具,由竹、木 、骨 、象牙 、牛角、塑料等材料制成。大型的刀具形状有鞋底形、墨鱼骨形、拇指形 、斜三角形等 ;小型刀具形状有菱角形 、小脚形、球形、条形等。第三种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纹,有各种圆弧形和方形双面刮刀等。

②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③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

④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 4 种,按颈状分有曲颈 、直颈两种 ,每一类又各有大、中 、小 3 号。

⑤ 弓把 。为雕塑用卡钳 。可测量距离 ,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⑥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⑦点型仪。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与木雕。在石膏像上找出 3 个基准点,用点型仪上的定位钢针对准并固定,利用点型仪上可滑动的部件和万向关节及指针,可对准雕像上任何一个空间位置,把可移动的部件锁定 。把点型仪 挪到石块或木料上 ,钢针对准 相应的基准点,指针能把石膏像上的点标于石头或木块上,就能准确地复制成石雕和木雕。

随着工业的发达程度,雕刻工具也走进现代化 ,切割机,角磨机,电转等机床或小型电动工具,都是雕刻师的好帮手.

人物雕塑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不管是在公园还是在学校,人物雕塑几乎都是随处可见。人物雕塑是一个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很多地方都用到人物雕塑进行装饰。人物雕塑是一种雕塑品,也是一种工艺品。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人物雕塑都有哪些类别?人物雕塑的类别还是很多的,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人物雕塑都分了哪些类别。

  人物雕塑的类别:

人物雕塑是可以分为人物石雕和人物铜雕的,而应用范围上来说,还分为纪念性人物雕塑和主体性人物雕塑,还有一个是装饰性人物雕塑。

但是按照照雕刻内容的话可以分为很多的种类:

①儿童雕塑是最为常见的,在我们以前的学校里会经常看到。大多是以儿童为对象的雕刻物。石雕和铜雕是最多的。为了表达一种童真和童趣。

②还有一种就是名人雕塑,中国的命人雕塑是有很多的,大多数是一些著名的人,比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鲁迅这类型的命人。主要是作为一种纪念而存在的雕塑,在学校也是比较多的。博物馆和一些历史悠久的地方也很多。

③接下来的是古代人物雕塑,顾名思义,就是以古人为对象而进行的雕刻,也是为了表象某种情感而存在的。

④西方人物的雕塑也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是为了体现一种艺术价值,在文艺复兴的时候比价多。普罗米修斯就是一个典范。主要用于审美,和表达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

⑤名人的雕塑也是很多的,一般是一些有成就的,对社会有贡献的,被人民爱戴的名人。各大国家各大地区都有。

⑥宗教人物的雕塑也是非常之多的,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在我国大多和佛教有关,而在西方大多数是耶稣圣母这些雕塑比较多。这种类别的雕塑可以说是一种信仰。代表一个国家的信仰。

人物雕塑的类别大家了解了吗?人物雕塑的类别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了解一下。人物雕塑是一种艺术品,在大街上也是随处可见的。我们的学校和公园应该是人物雕塑最多的地方,几乎在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熟悉的人物。虽然人物雕塑是一种艺术价值很高的雕塑品,但是一般在家里是很少摆放的,公共场所比较多。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