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带来了什么影响?

2.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详细资料大全

3.哪些原因促成了欧洲人的航海之旅?由哪国引领?

4.碎碎念3.28|趣读《鲁滨逊漂流记》

5.哥伦布到中国和印度后干了什么?

6.航海故事……急求,要短一点不要太长

加那利群岛游记攻略_加那利群岛图片

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青年时代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向往东方的富庶。1474~1475年在热那亚的船队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后到马德拉群岛和圣港岛,从事航海生涯,先后航行至英国、冰岛和几内亚等地。他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受P.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图志》和意大利地理学者P.托斯卡内利影响,深信“地圆说”,想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向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并草拟了从欧洲西行至东方的航海计划。

约在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计划,寻求财政支持,未成功。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为西班牙国王所接受,同他签订航海协议,授予海上大将称号,任命他为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准其从这些地方的产品和投资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应给予必要的财政和物质支持。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驶,历尽艰险,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阿尼岛(即今华特林岛。当时哥伦布把这个岛定名为圣萨瓦尔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继转东航,又发现海地岛,并称之为“埃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岛寻找黄金,筑纳维达德堡,派人驻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怀着在新发现地区殖民和寻找黄金的目的,率领约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发现多米尼加岛,接着又发现瓜德罗普岛和波多黎各等岛,然后驶抵海地岛。因纳维达德堡已为当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课以黄金重税,或被驱使到金矿从事奴隶劳动,有的被捕捉运回欧洲贩卖。1496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伦布留在海地岛,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

第三次航行(1498~1500)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率领由6艘船只和200人组成的船队,分两组从圣卢卡尔启锚,3只船直驶海地岛,另3只船由哥伦布率领,经佛得角群岛向西航行,于8月1日发现特立尼达岛。8月5日在委内瑞拉帕里亚半岛登陆,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8月31日返回圣多明各。海地岛西班牙人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他实行委托监护制进行安抚,仍不能稳定局势。1500年9月,哥伦布连同他的两个弟弟被强行押回西班牙。哥伦布后虽获释,却失去统辖其所发现土地的权力。

第四次航行(1502~1504)1502年5月9日,哥伦布率领4艘船只和约150人从加的斯出发,企图在古巴和帕里亚半岛之间的海面上尽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发现马提尼克岛,然后沿海地岛南海岸西行,过牙买加向中美洲进发,再沿洪都拉斯南驶,越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最后抵巴拿马的达连湾。因无西行航道,只得于1503年6月折回牙买加岛,经圣多明各于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圣卢卡尔。他请求西班牙国王给予他应得的财富和统治新大陆权力,未能如愿。

1506年5月20日,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巴利亚多利德。直到去世时哥伦布还以为他发现的陆地是印度。死后留下的航海日记和信件,是研究航行美洲的重要史料。

哥伦布处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变时期,他对美洲的发现顺应了欧洲资产阶级掠夺新财富、发展邮本主义的迫切要求。美洲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同时,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在拉丁美洲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幺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参考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带来了什么影响?

大航海时代是人类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但不可回避的是,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欧洲殖民者利用坚船利炮对亚、非、美洲等地进行侵略和殖民扩张的年代。

这种海盗式的掠夺和殖民贸易是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也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西方资本主义才能有今天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说,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期。

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因为海洋阻挡而相互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当然,这种转折伴随着巨大的悲惨和痛苦)。

还要指出的是,西方人所谓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只是欧洲人“发现”了他们未知的地理知识,而“被发现”的岛屿和陆地大多原本就有某些民族居住,更何况亚洲的中国人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等民族也有他们各自对于地理和天文极为精辟的认识。

说到最早的航海家,人们往往是指腓尼基人、中国人和阿拉伯人。欧洲人也有自己的航海传统,且不说公元前后航行于爱琴海的希腊航海家,8世纪到11世纪中叶,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精于航海的北欧诺曼海盗曾肆虐整个欧洲。

9世纪下半叶,挪威海盗登上冰岛;10世纪,诺曼人又到达格陵兰;11世纪初,丹麦海盗甚至征服了英格兰全境。

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完成。马可.波罗(1254-1323)是意大利,曾在中国元朝宫廷任职17年,1295年返回老家。

《马可.波罗游记》是他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口述,由小说家鲁思蒂谦笔录而成的,书中详细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的所见所闻。该书在欧洲广为流传后,使得欧洲人眼界大开,对辉煌富裕的东方文明垂涎三尺。

同时,《游记》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成为当时欧洲人绘制世界地图的主要参考,是15世纪许多欧洲航海家如达?迦马、哥伦布等必读的著作。也是在13世纪,中国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普遍使用。

15世纪初,古罗马学者托勒密的地圆学说开始在欧洲传播。同期,欧洲人的造船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适合远洋航行的多桅船。这一切表明大航海时代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已逐渐成熟。

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权利基层充满了对于财富的贪欲,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香料、宝石等东方奢侈品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须品。

当时东西方的贸易商路大致只有两条,一条是陆路,经中亚一路到达小亚细亚;另一条是先经海路到达红海或波斯湾,然后用陆路运送到地中海一带。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截断了中亚商路,而红海一带的海路则向来为阿拉伯人垄断。

东方商品的缺乏使得其价格水涨船高,西欧商人迫切希望找到通往东方的新途径。长久以来基督徒同穆斯林之间的敌视与仇杀使得欧洲人有足够的理由以上帝的名义号召教民去打破阿拉伯人独霸东方商路的局面,为大航海蒙上了一层宗教的面纱。

此外,东方的黄金也是当时贫乏的欧洲所渴望得到的东西,正如恩格斯所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在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洋的符咒…”

至此,大航海时代的帷幕徐徐拉开。说到大航海时代就必须说到葡萄牙,这个欧洲不起眼的小国是大航海时代的急先锋。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也是欧洲最西端的国家,与北非隔海相望。土地面积9.2万平方公里,15世纪末其人口仅110万。

11世纪前曾经先后置于罗马人、阿拉伯人、摩尔人的统治之下。1143年,教皇承认葡萄牙王国独立,它是欧洲最早实现民族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国家。1147年,阿丰索一世夺取了摩尔人占领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里斯本。

葡萄牙在立国初期就非常注重发展航海事业,将之作为传统国策,并用王权来保证实施。1375年,犹太制图家贾?克雷斯奎父子在葡萄牙绘制出当时欧洲最完备也是最准确的世界海图-“加塔兰地图”,成为葡萄牙航海者的指路明灯。

说到葡萄牙的航海发迹史就必须说到恩里克王子,即有“航海家”之称的亨利亲王。堂.恩里克王子(1394-1460)是葡萄牙国王诺昂一世的第三子,生于波尔图,他是葡萄牙航海者的精神教父、大航海时代初期葡萄牙航海事业积极的鼓动者和推进者。

1415年,诺昂一世与恩里克王子率兵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北非摩洛哥的穆斯林重镇休达(今塞卜泰)。攻占休达对于葡萄牙的航海发展意义重大。休达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咽喉,位置极为重要,同时休达还成为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迈向东方的第一步。

占领休达后,恩里克王子从穆斯林俘虏嘴里得到了阿拉伯人同非洲黑人贸易的重要情报。恩里克王子是个狂热的基督徒,一生都以同穆斯林作战为己任。当时欧洲流传着非洲存在有一个强大的信仰基督教的黑人王国-普莱斯特.约翰王国的传说。

这个王国的名字在《大航海时代》系列中也出现过多次。恩里克王子对之深信不疑,一心要找到这个据说黄金满地、富得流油的普莱斯特.约翰王国,渴望与之结盟共同打击伊斯兰世界。

1420年前后,亨利在萨格雷斯半岛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航海学校,为葡萄牙培养了大批熟练的航海者。1420年,马德拉群岛发现,此前发现的加那利群岛则不得不让给西班牙。1431年,亚速尔群岛发现,成为大西洋航行的补给基地。

1434年,亨利的远征船队首次越过西非的博哈多尔角。1445年,贡萨尔维斯发现佛得角(葡萄牙语“绿色之岬”)群岛。同年,葡萄牙人开始闯入黑非洲。1448年,亨利在阿尔金建立了葡萄牙在西非的第一座堡垒,作为大规模掳掠的根据地。

从黑非洲掠得的黄金、象牙、黑奴使葡萄牙人得以继续在摸索中向东方扩张。以后葡萄牙每进至一地,就建立起商站或据点,并用当地获得的收益来支持下一步的行动。

“航海家”亨利毕生从未参加过任何探险远航,他扮演的是葡萄牙这艘航船的领航员。到1460年亨利去世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进入繁荣期。

1481年,葡萄牙诺昂二世继承王位,他同时也继承了叔父亨利的遗志,积极推进航海探险。1483年,迪戈?卡奥带领远征队到达刚果河口。1487年8月,巴托罗梅乌?迪亚士奉命率船队离开里斯本,考察西非海岸。1488年6月,迪亚士抵达非洲的最南端。

由于那里的风暴极为强烈,迪亚士将这个大海角称为“托尔门托”,即“风暴角”。1488年他返回里斯本向诺昂二世报告时,诺昂二世将之改名为“好望角”(大概是想到富饶的东方即将在眼前出现而喜不自禁吧)。

1495年,曼努埃尔一世继位,恰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葡萄牙立刻加紧策划前往印度的航行,达.伽马被选为远航指挥官。华斯科.达.伽马(1460-1524),葡萄牙贵族,出身军旅。

1497年7月8曰,达.伽马率领由4艘船、约17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由里斯本出发探索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

船队旗舰“圣.加布里尔”号,长25.6米,宽8.5米,排水量不过300吨。迦马没有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船队首先到佛得角群岛,然后朝南直驶南大西洋,航行了3个月后,再改向东,到达好望角。由此绕开了非洲西海岸对于南下极为不利的气候。

在前人没有去过的陌生海域航行几个月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达?迦马无疑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但是人们对他人格的评价是“骄横跋扈,狂暴凶残”。11月22曰绕过好望角后,达?迦马船队进入了一片新天地。此后他向北沿非洲东海岸航行。

1498年3月2曰,进入莫桑比克。4月在马林迪,迦马得到了当地著名的阿拉伯领航员马德杰德。在他的指引下,航行23天,穿过阿拉伯海,于l498年5月20曰,离开葡萄牙近10个月后,伽马到达印度南部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卡利卡特。

在这里,迦马不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官,他带来的粗劣的礼品和货物受到嘲笑。但依靠武力,他还是抢到了宝石和香料。返航时船队就不太幸运了,许多水手在途中死于疾病,其中包括达?迦马的弟弟。

最后只剩下2条船,1499年7月10曰,“贝里奥”号回到葡筛牙,伽马的旗舰则在1499年9月9曰才抵达里斯本。生还的水手不到开航时水手总数的三分之—。但运回香料等货物在欧洲的获利为这次远征费用的60倍!

完成通往印度航线后,1510年,葡萄牙任命的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魁克带领葡萄牙的武装船舰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建立起继续向东扩张的据点。次年又征服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强占了这个中国明朝“敕封国”的领土,以这里作为入侵中国沿海的前哨。

1515年,霍尔木兹也沦入其手,当年12月,阿尔布魁克总算死在果阿。至此,经过近百年的探险、屠杀、抢掠,葡萄牙横跨半个地球的东方殖民帝国终于建立起来。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个巨头。1492年,西班牙攻克摩尔人在欧洲的最后堡垒格拉那达,终于完全收复失地。

一旦腾出手来,西班牙立刻紧随葡萄牙人全力投入航海扩张。很快,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发生争执。1494年 6月,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决下,以格林威治西经50度为分界线,将世界平分为二,葡萄牙只能在该分界线以东建立殖民地,西班牙则在该分界线以西建立殖民地。

但是为西班牙开辟航线的两个最有名的人物都是外国人。克里斯托福.哥伦布(1451~1506),热那亚人,出身低微,25岁之前还几乎是文盲。但是他通过努力自学很快熟练掌握了至少4门语言和文字。

哥伦布接受了当时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这样就不必绕过非洲“好望角”,航线可以大大缩短。可是有限的地理知识使他大大估错了航程,同时他不可能知道中间还隔着一块大陆!1484年,他向葡萄牙推销自己的计划,但是遭到冷遇和拒绝。

1485年,他又游说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倒有兴趣,但是直到1492年才批准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当时西班牙经济拮据,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为了支持哥伦布的远航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钻石首饰。

1492年8月3曰,哥伦布率领由3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离开巴罗斯港,成员共121人,旗舰是“圣玛丽亚”号,只有120~130吨。9月6曰,离开加那利群岛西进,1492年10月12曰,“平托”号的了望员终于看见了陆地。

哥伦布欣喜若狂,要知道这时船员们已经绝望,随时可能哗变。哥伦布船队到达的是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但哥伦布以为到了印度,就将当地人称为Indians,以致于使这个词有了2个含义-印度人和印第安人。

对于这些不速之客,当地人慷慨地赠以黄金。哥伦布在曰记里写道:“我真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好心送东西的人”。在古巴、海地转悠了一圈后,由于旗舰损毁,哥伦布在海地建起一个据点,留下38名船员。1493年1月,哥伦布带领剩下的2艘船启程返航,于3月回到西班牙。

第一次航行发现了新大陆,带回了黄金,哥伦布得到了极大的荣誉,被封为海军上将。1493年9月,哥伦布第二次远航,但是收效甚微。1498年,在第三次探索新大陆时,哥伦布被指控叛变,并被押解回西班牙。

1502年,哥伦布好不容易又组织了第四次横跨大西洋的航行。1506年5月,哥伦布病死,他到死仍然相信他到达的是印度。哥伦布的“发现”虽然没有马上给西班牙带来明显的收益,但是随后接踵而至的冒险者如科尔特斯、皮萨罗等从美洲攫取了无数金银财宝。

费尔南多?麦哲伦(1480~1521),本是葡萄牙破落贵族,曾为葡萄牙王室效力。但因在国内受到诬蔑和排挤,难以容身,1517年投奔西班牙。1518年3月,西班牙查理一世同意了麦哲伦绕过美洲前往东南亚香料群岛的计划。

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的5艘小船(共265人)起航。麦哲伦不会知道,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11月,到达巴西的累西腓,然后沿南美海岸一路南下。历经千辛万苦并损失一条船后,1520年10月,船队发现渴望已久的海峡。

11月28曰,麦哲伦船队冲出海峡,进入了太平洋。由于最大的食品船开了小差,船队此时只剩下3艘(这些反叛者回国反说麦哲伦叛变,于是其家属失去经济来源,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很快在贫困中死去)。

接下来又是3个月横渡太平洋的恶梦,1521年3月,麦哲伦船队到达马里亚纳群岛。在弄到食物和淡水并充分休整后,3月27曰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此时他终于明白,由欧洲向西到达东方的航线已经完成,地圆学说被证实了。

麦哲伦的外交手腕比达?迦马高明得多,甚至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但他卷入了当地部落内讧,4月27曰麦哲伦在战场上被部落战士杀死。其余部分船员在埃尔?卡诺领导下驾驶“维多利亚”号经过9个月苦难的航行,于1522年9月6曰回到出发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这时船上只有18名幸存者和26吨香料。在大航海时代,远洋航行从来不是一件浪漫的事。生活枯燥不说,居住条件恶劣,工作艰苦,食品和淡水容易变质,还常会出现断水断粮,坏血病更是船员生命的大敌。直到18世纪,英国的库克船长才找到有效对付坏血病的办法。

从海外殖民地获得的难以计数的金银财富并没有让葡萄牙和西班牙繁荣多久,他们国内的生产力也没有因此得到发展。葡西两国只是起了桥梁的作用,这些财富最终流入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腰包。16世纪起,西班牙开始梦想整个欧洲的霸权,为此发动连年战争。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1588年7月,西班牙庞大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被英国舰队彻底击败,丧失了海上霸权,从此一蹶不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两个大航海时代的暴发户急速地衰落下去,成了昨日黄花。

此后英国与荷兰相继崛起,替代了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地位。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凭着海运和对外贸易发达致富,而英国则依靠“黑吃黑”的海上私掠舰队起家。接下来又是英荷、英法争霸。

一时间风云变幻,要是一一道来…毫无疑问,在大航海时代初期我国具有足够的航海技术、造船能力和军事力量。1405~1433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就是明证。

郑和本姓马,名三保,1371年出生在中国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里,原先信奉伊斯兰教,后来改信教。1405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的委派,出使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宝船长约151.8公尺,宽约61.6公尺,排水量3000吨以上,共有60多艘,可称是当年“海上巨无霸”。此外还有运马的马船、运粮的粮船、作战的战船等,各种船只多达数百艘。

首次出海时,整个远航船队有人员两万七千多人。28年间,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北沿海(今天的索马里)和非洲中部沿海(今天的肯尼亚)。

每到一处,郑和都以明朝和平使节的身分,向当地的国王或首领赠送礼品,表达建立邦交、友好通商的诚意,并邀请他们访问中国。

这是以实力为背景的和平外交行动,收效甚大。但我国从未想过利用自身强大的力量去谋取东南亚、印度或非洲,当时明朝统治者只要周围邻国口头上向我国表示臣服就心满意足了。

大航海时代对我国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1622年,荷兰侵占澎湖,屠杀岛上居民。1624年,荷兰又进犯台湾。

38年后,才由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导收复台湾。1842年8月29曰,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曰我国才收回香港。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澳门!

葡萄牙征服马六甲后就开始窥探中国。1513年,在我国广东附近首次出现了被明朝称为“佛郎机”的葡萄牙航海者。1517年,葡萄牙特使皮雷斯率船队来华。葡人最初就是抱着征服中国的野心而来,面对明朝官府的礼遇更加横行无忌,在广东犯下了累累罪行。

1521年8月,中葡终于爆发屯门之战。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战船50艘与葡舰队激战40天,葡人死伤惨重,被迫逃离屯门。1522年,葡萄牙国王派克亭何率五艘船、300名远征队到屯门增援,于是又发生西草湾之战。

明朝军队拼死奋勇杀敌,俘葡船二艘,俘虏葡兵四十二人,斩首三十多人,葡人被逐出广东。此后葡人就与倭寇勾结,骚扰浙江、福建一带。所谓倭寇,本就是一个国际性的海盗组织,其中不乏有中国人参与。

眼看硬的不成,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湿物,贿赂明朝官员,被允许进入澳门。从1571年开始到1849年,葡萄牙人每年向中国==支付地租以居留澳门。明末清初,我国在同澳门的葡萄牙人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白银,澳门也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科技交流的门户。

但是好景不长,18世纪初,葡萄牙人为了牟取暴利,将鸦片作为毒品从印度向我国大量走私,我国白银开始大量外流。葡萄牙人是用鸦片毒害我国的始作俑者!葡萄牙人还在澳门从事罪恶的苦力贩卖,这同当时欧洲人在非洲和美洲进行的奴隶贸易没什么两样。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趁我国内外交困之际,巧取豪夺,逐渐蚕食、侵占,直至占领澳门全境。这就是澳门问题的由来。

在葡萄牙统治澳门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占澳门人口90%以上的中国人在那里并无任何人权可言,相反,令人发指的流血惨案却是屡屡发生。最近的一次是在1966年的12月3曰,澳葡当局镇压群众示威,打死中国居民11人,打伤212人,逮捕62人。

扩展资料:

大航海时代简述: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指在15世纪~17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欧洲则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并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人们不仅在这个时代中发现了新的大陆,增长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也极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并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新航路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的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百度百科-大航海时代

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详细资料大全

哥伦布与自己的船员在一起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他从青年时代就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受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图志》和意大利地理学者托斯卡内利影响,深信“地圆说”。

哥伦布还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富庶非常向往,总想找一条从西方通向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为此他于1474—1475年到热那亚的船队工作。哥伦布拟定了从欧洲西行至东方的航海计划,从此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但是他所在的商船队遭到法国和葡萄牙组成的联合舰队的袭击,哥伦布抓住一块木板飘到葡萄牙,从此定居葡萄牙。

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计划,寻求财政支持,未获成功。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为西班牙女王所接受,同他签订了航海协议,授予他“海上大将”称号,任命他为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准其从这些地方的产品和投资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应给予必要的财政和物质支持。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开始了第一次航行(1492—1493年),此次他携带着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行,历尽艰险,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阿尼岛(即今华特林岛。当时哥伦布把这个岛定名为圣萨瓦尔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继续东航,又发现海地岛,并称之为“埃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岛寻找黄金,筑纳维达德堡,派人驻守,旋即返航。1493年3月15日返抵帕洛斯。第一次航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当哥伦布经过240天远航探险回到西班牙的时候,不仅轰动西班牙,也震撼了整个欧洲。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横渡大西洋的壮举,甚至还发现了新天地与新人种,被称为“自开天辟地以来,除了造物主的降生与死亡的最伟大的事件”。对于大西洋彼岸还有不为人所知的陆地,这对欧洲人来说,整个世界的概念,顷刻之间起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因为在这之前,人们都以为西班牙西岸是世界的尽头。

哥伦布

哪些原因促成了欧洲人的航海之旅?由哪国引领?

瓦斯科·达·伽马 (约1469—1524年12月24日,葡萄牙语:Vasco da Gama),出生于葡萄牙锡尼什,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青年时代的达·伽马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 ,后到葡宫廷任职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三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 ,主要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1524年,达·伽马在印度科钦去世,享年53岁。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瓦斯科·达·伽马 外文名 :葡萄牙语:Vasco da Gama 国籍 :葡萄牙 出生地 :葡萄牙锡尼什 出生日期 :1469年(1460-70年间) 逝世日期 :1524年12月24日 职业 :航海家、探险家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简介,生平,时代背景,首次航海,利益与瓦解,新的秩序与新的世界,晚年,评价,影响,纪念, 简介 瓦斯科·达·伽马(1469~1524.12.24)(葡萄牙语:Vasco da Gama)葡萄牙航海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生于葡萄牙锡尼什,卒于印度科钦。 青年时代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后到葡宫廷任职。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发,通过寻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过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过莫三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 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生平 时代背景 瓦斯科·达·伽马是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由于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 1469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竟未如愿所偿而却溘然去世了。达·伽马的哥哥巴乌尔也是一名终生从事航海生涯的船长,曾随同达·伽马从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动。为此,达·伽马是一名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 达·伽马 西欧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交流也发展起来。由于《马克·波罗游记》对中国和印度的精彩描述,使西方人认为东方遍地是黄金、财宝。然而原有的东西方贸易商路却被阿拉伯人控制着。为了满足自己对黄金的贪欲,欧洲的封建主、商人、航海家开始冒着生命危险远航大西洋去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 大航海时代 15世纪下半叶,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妄图称霸于世界,曾几次派遣船队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决心找寻出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当船队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时,强劲的风暴使这支船队险些葬身于鱼腹之中。迪亚士被迫折回葡萄牙。从此,欧洲人便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事过不到几年,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讯息传遍了西欧。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子继父业,葡萄牙王室将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给了年富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贵族子弟达·伽马。 达·伽马的舰船 首次航海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率领四艘小型船总计170多名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启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于是他循着10年之前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驶向东方。 离开里斯本前的达伽马 此时的葡萄牙国内贵族们依然对在是否继续向东寻找印度的问题上,持否定态度。葡萄牙新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只能尽可能地购买和使用较小的船只出航,并得到了国内工商业阶层的一致支持。曾经为王国发现好望角的航海英雄迪亚士也率领一支小船队为新的印度洋远征舰队护航开道。经验丰富的他一直护送达·伽马的船队抵达葡萄牙位于西非海岸的殖民地堡垒,才与即将成为世界名人的后辈分道扬镳。 达·伽马第一次航海路线 水手们历尽千辛万苦,在足足航行了将近4个月时间和4500多海里之后,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时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他是决不会罢休的。 圣诞节前夕,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绕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1497年圣诞节时,达·伽马来到南纬31°附近一条高耸的海岸线面前,他想起这一天是圣诞节,于是将这一带命名为纳塔尔,现今南非共和国的纳塔尔省名即由此而来,葡语意为“圣诞节”。 达伽马的三艘船 1498年1月,达.伽马一行人的船队抵达了东非的莫三比克海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史可查的大西洋直接至印度洋的深度航行,对于传说与财富的憧憬渐渐浮现。继后,船队逆着强大的莫三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赞比西河河口。这年的3月底,达.伽马的船队在消耗了大量补给品后,按照惯例凿沉了伴随航行的补给船,仅以3艘船只轻装前行。这些船只的人员薄弱,但却承载了葡萄牙人对于新世界的所有期待。 当葡萄牙人闯入印度洋世界时,这片广袤海域和周边的居民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而危险的。 古代的部分希腊罗马商人都曾经亲临亚洲腹地和印度地区进行贸易,而在中世纪的欧洲,站在贸易最前沿的威尼斯商人是极少数能够抵达遥远的东方并且返回的幸运儿。 13世纪后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时代,威尼斯商人就已经抵达印度甚至一路向东,最远抵达了中国沿海的福建等地。但是出于行业垄断以及威尼斯共和国严格的保密制度需要,这些旅行大都淹没于历史之中。少数的例外之一就是闻名遐迩的马可·波罗,他的《东方见闻录》在当代以《马可波罗游记》而为人们所熟知。在他的笔下,神秘的东方更加美妙而让人神往,乌托邦式的旅行见闻成让欧洲人愈发对亚洲心痒痒。 约翰长老国的原型之一——蒙古高原上的景教部落 最后让包括葡萄牙在内的西欧人对东方朝思暮想的原因并非经济问题,而是宗教情节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如同神秘的印度、西非黄金这些中世纪通行欧洲的传说一样,一个关于遥远东方存在一个强大的基督教王国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现代历史学家对于这则传说的源头提出过各种猜测:从封闭在东非内陆的基督教古国埃塞尔比亚到印度的德干高原地区一直留存的发源自公元1世纪的原始基督教,以及蒙古高原地区那些皈依了中国人称之为景教的基督教涅斯托利派部落,应有尽有。中世纪的欧洲人习惯称呼这位东方基督教大国的统治者为“约翰长老”,并且希望有一天能与之取得联系,联手从东西两个方向上夹击他们的穆斯林敌人。 然而这些幻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给无情的打破了。4月1日,葡萄牙人来到了东非沿岸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蒙巴萨。城里的穆斯林居民和后来的印度人一样,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船只毫无了解。 16世纪的蒙巴萨城 当蒙巴萨的居民发现这些神秘的来客居然是基督教徒后,双方的关系便迅速恶化 这座地区内最具份量的海洋贸易城市无疑以穆斯林商人为主,因商业利益而产生的异教排斥自然可想而知。葡萄牙人最初也期望这是传说中约翰长老治下的基督教城市,在无情的现实让他们认清这是一座穆斯林城市后,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由于达伽马深知自己有重任在身且兵力单薄,所以不敢在蒙巴萨恋战。在摆脱了临时聚集的穆斯林船只后,他们继续向北航行,于4月14日转入了同蒙巴萨的竞争对手城市——马林迪。当地的统治者虽然也是穆斯林,但却出于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与葡萄牙人表示友好。 这种破碎而对立的政治格局,在当时的印度洋海岸各地的常态。葡萄牙人也很快认清了这个形势,并狡猾的利用了这点,在远海玩著拉帮结派的游戏。马林迪只是他们理解这一政治格局的第一站。 马林迪的达伽马登入纪念柱 马林迪的统治者不仅允许达伽马在自己的城市建立用于贸易和支持航海的小型要塞,还为达伽马奉上大礼:资深领航员艾哈迈镕·伊本·马吉德。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导航员,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当代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16世纪的卡利卡特城 他将带领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第一次穿越印度海域水手们已经玩转了2000多年的季风航线。正是在这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的带领下,葡萄牙船队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利用印度洋海上只有每年上半年才特有的西南季风,直扑印度海岸。终于在1498年的5月20日抵达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强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而该港口正好是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所经过和停泊的地方。 这是中世纪以来,西欧人的船只第一次航行到这片神秘的土地,达·伽马的名字和这一天一起被永远铭记在世界历史的纪念碑上。马吉德手里的印度洋海图,则成为了葡萄牙人之后探索和征服整个印度洋地区的情报来源。而卡利卡特的港口则在一片惊讶中,迎接了登岸的葡萄牙开拓者。印度当地更为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复杂的贸易活动,都让卡利卡特人在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蒙巴萨居民的那种强烈敌意。 达伽马与萨摩林的会面 之后的三个月里,达·伽马的小型远征部队一直呆在卡利卡特,一来是为寻求贸易,其次也是在进一步打探印度地区的情报。但在这段时间里,达·伽马和他的属下都过的却并不顺利。虽然卡利卡特的土著居民和国王都是印度教徒,但这里向西的贸易,大部分都已经被穆斯林所垄断。 由于穆斯林商人阶层出于打击竞争对手的缘由而介入进来,轻而易举的挑拨了萨摩林与达·伽马一行人的关系。结果葡萄牙人开始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甚至不被允许开船回国,部分登岸的使团成员被当局扣留。 一筹莫展的达·伽马仍旧不想用自己手头微弱的兵力,轻启战端,不过聪明的他很快找到了对策。当几位印度教贵族上船尝试贸易时,伽马果断下令将他们扣留,并作出要拔锚起航的姿态。萨摩林马上用之前扣押的葡萄牙人交换了这些重要人质,并允许葡萄牙船队立即起航离开。 临行前,达·伽马收到了萨摩林写给曼努埃尔一世的信件:只要能得到金、银、珊瑚和红布,愿意建立贸易关系。这样简短而刻板的客套话,仍然让达.伽马一行人备受鼓舞。 1498年的8月29日,达·伽马在留下少数几名联络人在当地建立他们在印度地区的第一个商站后,就带着船队匆匆起航回国了。在经过卡利卡特的北方邻居坎纳诺尔时,葡萄牙人终于在当地进行了友好的贸易,获得了香料、肉桂和五六个印度奴隶。当地统治者对于葡萄牙的态度与马林迪对蒙巴萨的怨恨基本一致。毕竟,同一联盟或阵营下的对手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的。 返回里斯本的达·伽马船队 返航途中,达·伽马经过马林迪,并在此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当代还矗立著。 返航时船队就不太幸运了,许多水手在途中死于疾病,其中包括达·伽马的弟弟。最后只剩下2条船,1499年7月10日,“贝里奥”号回到葡萄牙,达·伽马的旗舰则在1499年9月9日才抵达里斯本。生还的水手仅有开航时水手总数的一半。 利益与瓦解 葡萄牙去往印度的第二支舰队 有了达·伽马在1498年的这次成功,葡萄牙国内对于远航印度的热情再次高涨起来。1500年,曼努埃尔就派出了历史上去往印度的第二支舰队。这支由卡布拉尔率领的远征部队总共有13艘船只组成,比达·伽马之前指挥的探索舰队强大了不少。有了这样强大的舰队支持,卡布拉尔不必在同蒙巴萨以及卡利卡特的交涉中战战兢兢、缩手缩脚。 不过港口与市场内的穆斯林商人并不合作。他们联手抵制刚刚登入的葡萄牙人,还收买了当地的印度商贩,让印度人谎称手里没有香料存货。 卡拉布尔于是下令突袭了一艘停泊在港口的阿拉伯帆船,并在船上搜出了大量印度人此前已经声称没有了的香料。这一行动也导致了当地的几千名穆斯林和印度人对陆地上的葡萄牙人发起了攻击。卡拉布尔派出的70人商团在众人的围攻中损失了50人。这位已经忍无可忍的统帅当即下令舰队炮轰卡利卡特城。 指挥若定的卡拉布尔 不愿意浪费时间的卡拉布尔在当地寻觅到了同情他们的印度人。在他建议下,卡拉布尔的舰队向南航行,来到了与卡利卡特有竞争关系的港口城市科钦。葡萄牙人在这个字条条件优良的港口内,如上一次达·伽马在坎那诺尔一样,成功地进行了贸易。 16世纪的科钦 接着,更南方的港口奎隆也在得到这个讯息后,向葡萄牙人伸出了橄榄枝。卡布拉尔顺势在科钦和奎隆两地建立了2个商站,加上此前就与葡萄牙关系密切的坎那诺尔,三座嫉妒和反对卡利卡特商业霸权的城市,一同向着葡萄牙一方倒戈。 1505年的奎隆 如同东非的马林迪一样,葡萄牙人以旧格局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很快获得了弱势一方的垂青。他们可以不用担心在印度缺乏停泊港口与贸易对象了。 1501年,卡拉布尔的舰队终于返回了葡萄牙本土。搭乘这些海船一同到达里斯本的三位大使。他们是科钦、奎隆和坎纳诺尔三座城市的外交代表,各自都随身携带了当地统治者给予曼努埃尔一世国王的信件。这三座城市都是印度洋西南海岸地区的重要贸易港口,却长期为最强大的卡特利特所压制。强大的葡萄牙人出现让这些地方的统治者看到了希望。 卡拉布尔身后逐渐远离的印度洋世界依然广袤而危险。对葡萄牙人抱有敌意的对手仍旧是他们数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这片破碎的世界的间隙已经被新来者所发现,利益让彼此陌生的他们迅速走到了一起。 1502年的卡蒂诺地图 新的秩序与新的世界 1502年2月,瓦斯科·达·伽马再度率领船队开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险,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地位,新的船队总共有多达23艘战船。船队途经基尔瓦时,达·伽马背信弃义把该国埃米尔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胁埃米尔臣服葡萄牙向葡萄牙国王进贡。 达·伽马第二次远航印度的舰队 舰队抵达卡利卡特后萨摩林继续奉行一贯的不合作态度。达.伽马在要求萨摩林赔偿商站及人员的损失无果后也不再像第一次登入时那么克制,下令舰队第二次炮轰卡利卡特城。 船队在坎纳诺尔附近海面上,达·伽马捕俘了一艘麦加驶来的埃及商船梅丽号,将船上300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据一名葡萄牙目击者叙述:“……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 他这是在向印度人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葡萄牙人的海军将接管并重新制定当地的贸易秩序。 为了减弱和打击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岛上的利益,达·伽马下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驱逐该地阿拉伯人,尔后又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战斗中,击溃了阿拉伯船队。 对于萨摩林而言,更加无法接受的是这次葡萄牙人的远征已经不满足于贸易和勒索。总共有5艘船在达伽马回国后被留在了科钦和奎隆,成为了近代欧洲人在亚洲地区的第一支常驻舰队。 葡萄牙人的海外舰队 这些战船不仅仅将在1502年年底到1503年年初保护两个城市的葡萄牙商站,还要在回国前执行在贸易季节封锁红海的重任。穆斯林的商船将在整个夏季被封锁在红海里无法进入印度洋,这样香料贸易将被葡萄牙独享。 这些军事力量已经拥有了印度和非洲本地盟友的支持。整个过程中军事所占据的比重并非大头,利益与外交才是达·伽马这样的葡萄牙指挥官的制胜之道。 1503年2月,达·伽马满载着从印度西南海岸掠夺来的大量价值昂贵的香料,乘着印度洋的东北季风,率领13艘船只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竟超过第二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 晚年 当达·伽马完成了第二次远航印度的使命后,得到了葡萄牙国王的额外赏赐,1519年受封为伯爵。1524年,他被任命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以葡属印度总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达果阿,不久染疾。12月在卡利卡特逝世。 评价 达·伽马率领由4艘船、约17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由里斯本出发,探索出了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达·伽马无疑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但是人们对他人格的评价是“骄横跋扈,狂暴凶残”。 达·伽马是一个优秀的航海家,但不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官,他更倾向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在船上指挥的达·伽马 在达·伽马在内诸多葡萄牙探险家的努力下,经过近百年的探险、屠杀、抢掠,葡萄牙横跨半个地球的东方殖民帝国终于建立起来。 影响 为了垄断葡萄牙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利益,对于欧洲各列强,葡萄牙王室曾一度对他们封锁了绕过好望角可达到印度的讯息。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又秘密策划了对印度洋上其他航路的封锁。为此,它发动了一场对阿拉伯人的海战,1503年,葡萄牙于印度洋上打败了阿拉伯舰队。一时间,葡萄牙船队成为独霸于印度洋海域的盟主地位。 从1494年葡、西两国签订的划分海外势力范围的《托尔德西拉条约》到1529年再次协定签订的《萨拉戈萨条约》,由于达·伽马开辟印度新航路的成功,像葡萄牙这样一个人口当时仅为150万的蕞尔小国竟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 由于新航路的发现,自16世纪初以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的海外贸易中心。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冒险家糜集于此,从此启航去印度、去东方掠夺香料,掠夺珍宝、掠夺黄金。这条航道为西方殖民者掠夺东方财富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无怪乎西方人直至400年后的1898年,仍念念不忘,达·伽马对开辟印度新航道的贡献而举行纪念活动。 达·伽马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时也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由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达·伽马的印度新航路的开辟,最终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从短期来看,它对葡萄牙的影响最大。通过控制通往东方新的贸易航线,这个位于文明世界边远地区的国家,不久便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葡萄牙人迅即在印度周围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他们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非洲及其它地区均设有前哨站,这当然是对他们在巴西租界地和在非洲西部殖民地的巩固。甚至早在达·伽马之前他们就拥有在巴西的租界地,在非洲西部建立了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中有几个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还被葡萄牙人所把持。 达·伽马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瓦斯科·达·伽马航海所带来的影响不在欧洲或中东,而在印度和东南亚。事实上印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一个相当闭关自守的国家,惟一重要的外来影响是来自西北,但是达·伽马的航海使印度通过海路与欧洲文明世界相接触。欧洲人的影响和势力在印度逐步上升,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整个大陆都受不列颠君主统治为止。就印度尼西亚来说,它首先受到欧洲人的影响,随后又完全被欧洲人控制,直到二十世纪中期,这些地区才获得自主权。 纪念 为了表示对这位著名航海家的深刻怀念,葡萄牙发行一枚瓦斯科·达·迦马纪念金币,由João Duarte设计,葡萄牙造币厂铸造。该币成色为99.9%,直径为12毫米,重量为1.56克,发行量为20000枚。正面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为葡萄牙国徽,右下方为面额,边缘为国名;背面为瓦斯科·达·迦马肖像和船只的线条抽象画,边缘为其姓名和生卒年份。 此外,葡萄牙更制造了达·伽马级护卫舰,来纪念达·伽马。 在历史上,葡萄牙是一个海上强国。它的殖民主义旗帜随着它的强大舰队所至,插遍了世界。可它也是个饱受其他海上强国欺压的国家。葡萄牙人忘不掉曾经辉煌和耻辱的历史,忘不掉葡萄牙在15~16世纪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航海家和探险家。葡萄牙人的这种情结在葡海军对最新一级护卫舰命名上得到充分表现。 在上世纪90年代初,葡萄牙新购的一级共3艘护卫舰相继服役。葡萄牙人分别用15世纪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名字为其命名,强烈地表达对那段海上强国史的怀念。这便是“瓦斯科·达·伽马”号、“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号和“科尔特·雷亚尔”号,舷号分别为F330、F331和F332。这级舰也便称“瓦斯科·达·伽马”级,简称“达·伽马”级。

碎碎念3.28|趣读《鲁滨逊漂流记》

最早由葡萄牙引领,先是占领北非的穆斯林据点休达。

1415年之后,葡萄牙在亨利王子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航运,远征船队开始向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陆续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位于非洲和巴西之间的中途的佛得角及佛得角群岛。

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这等于是葡萄牙的巅峰。

1580年,崛起的西班牙击溃、吞并了葡萄牙,西班牙的船队被誉为无敌舰队。

1588年,同时期崛起的大英帝国在海上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后面就是欧洲各路豪强争霸了,新对手有荷兰、法国等。

引领的人一波波换,那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欧洲人的航海之旅的呢?

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一直都在持续,包括郑和下西洋,包括欧洲各国自身的一些航海事迹。

2、对东方的香料趋之若鹜,由阿拉伯人带去欧洲的东方香料当时比金子还珍贵。再加上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掀起欧洲对东方探索通行的渴望,(多次航海其实就是奔着东方去的)。在这样的特殊状况,这种大航海需求爆发。

3、葡萄牙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葡萄牙通过新航路,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这更加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上探索的欲望。

4、初衷为了突破阿拉伯商人的封锁而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最后却为航海术、商业发展和欧洲人的世界观带来了全面性的革命。

哥伦布到中国和印度后干了什么?

又是一个阴雨天,不出门,就将儿子的新课标必读书《鲁滨逊漂流记》拿来读了读。

从前也看过这本书,具体情节忘记了。现在看的是删减本,连题目都和原来的不同,内容应该也少了不少,半天就看完了。

读完总结了一些线索,觉得有点意思,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写了下来。

第一次在英国境内。 鲁滨逊从家乡约克到赫尔市玩,遇到一位朋友,就跟随朋友坐朋友父亲的船去伦敦。半途遇上风暴,获救至雅茅斯。

约克York:原北英格兰首府,名胜有约克大教堂,以约克大学和巧克力工业而著名。(纽约New York的来源,维京人的历史)

赫尔:赫尔河畔金斯顿。英国英格兰东部港口城市。位于亨伯河口北岸,东距北海约35千米。鲁滨逊首航地点。

雅茅斯:应该是现在的大雅茅斯,诺福克行政郡港口小镇。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和故事就取材于此镇。

书上写道:“船一出恒比尔河就遇到风暴……第六天到达雅茅斯锚地,遇到更大的风暴……步行到雅茅斯”,因为他们去伦敦,所以其他地的雅茅斯姑且忽略吧,地图只为加深印象而已。

第二次指往返伦敦和几内亚经商。 鲁滨逊因为面子和冒险思想在第一次出航失败后,仍然去了伦敦。

他认识了一位船长,跟随他去非洲经商,在途中学习了许多航海知识和水手基本常识,赚了一些财富。他的主要航海范围是伦敦到非洲西海岸(摩尔人)。

第三次航海被俘成奴隶 。船长去世后,他想再次去几内亚做一笔生意。在去加那利群岛的途中,遭到萨累的土耳其海盗的袭击,抵抗失败后成俘虏。

萨累:属于摩络哥,曾以“海盗之城”著称,还开办了海盗学校,教学员学习武艺、剑术、划船和 袭击商船的战术。

摩洛哥四大皇城:拉巴特、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

拉巴特-萨累大区包括拉巴特、萨累和德马拉-斯基拉特三省。拉巴特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萨勒(累)旧城。

第四次是准备从巴西到几内亚抢黑奴。 鲁滨逊成为海盗奴隶后,经过两年的等待,成功逃出海盗城,被葡萄牙船只搭救,然后随船到达巴西。

在巴西他当上农场主,种植了烟草和甘庶,获得成功。可是冒险精神和利益驱使他又一次出海了。这一天是1659年9月30日。

在遭遇风浪袭击后,他们到达巴西北部或圭亚那海岸,在准备驶向加勒比群岛求救时,在巴尔巴多群岛附近遇难。

他们的目的是过了赤道往非洲方向航行,却被风浪吹向了绿色线之地。

鲁滨逊遇险后漂流到绝望岛,他从沉船上找到了食物和工具,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这期间他建造了三个基地。

第一个在距离海岸很近的小山坡旁,他先搭好帐篷住处,然后挖山洞, 建造了一个他称为“城堡”的住处。

期间经历了暴雨、地震、生病、捕猎、种植等等事件,他从反思到造好住处,准备安心生活已过去了十多个月。

第二个住处他称为乡间别墅。 1660年7月15日鲁滨逊开始第一次巡查小岛,他先沿河向上走了两英里,然后到达一山谷,发现许多的树木瓜果。

再沿山谷向北走了四英里,后来到了一片开阔草地,有一湾小溪从山下流下。他在小溪尽头,造了一座乡下别墅。

第三处是山羊圈养地 。鲁滨逊在岛在生活的第十一年,因的短缺,他开始了养殖山羊。

鲁滨逊在他的乡下别墅旁,找了一块平坦草地,修了好几个篱笆围栏,当养羊场。最后他不仅拥有了许多的羊,还能做奶油和奶酪。

第一次为巡查,建了乡村住宅。

第二次从乡间住宅的开阔地延伸到海岛另一头,捉了一只小鹦鹉。然后到海滩,看见龟鳖成群,飞鸟无数。他向东走了约十二英里(12*1.61公里),立了根大柱子。

下次可以从家里(乡下宅地)出发向反方向走,沿海岸往东,走半圆到立柱的地方。

第六年乘小船环岛航行,绕岬角后被回流带回岛上。“这儿离我上次徒步旅行所到过的地方不远……沿海岸西行,走了约三海里(3*1.852公里)……小湾约一英里宽……小船坞。”

因为野人,走遍全岛。走向岛的西部,在西南角看到恐惧愤怒的一幕。

宠物:猫,狗,鹦鹉,山羊。

仆人:星期五。因野人脚印而展开一系列防御措施,后来救下星期五。又救了星期五的父亲和一位西班牙人。

后来鲁滨逊又解救了一位英国船长,并帮助他制服叛变船员,抢回船只。最后他乘坐这英国大船回到故乡。

课本前的价值解读,已不能让我共鸣。如今读完此文后,印象深刻的是下面两点。

一是年轻人的叛逆不是家长能够完全阻挠的。我们只有理解孩子的叛逆,帮助他们完善想法,让他们在冒险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是欧洲和美洲其实同根同源。契约和利益是他们的价值观。利益有时又会高于契约。所谓冒险家就是无赖和强盗。

比如书中的一些文字:委托人,保管人,誓言,忠诚,叛变,抢夺,制服,贩卖……都反应这一点。

再想一想现在美国第一人的无赖嘴脸,他正是资本主义商人。

关于盐的问题 :读到鲁滨逊刚到荒岛后,到搁浅的大船上收采食物、衣服、工具时,我就在想,怎么没写有盐?

作者肯定是个不懂做饭的人。我想。船上当然不可能没有盐。到了第八章“我的奴仆”一节,作者终于提到盐,让我舒心很多,就好像是我没有吃到盐一样。

还有关于删减的问题。 减掉一部分文字,孩子少些负担也好。前言中讲“名著读什么”也讲的很不错:一个人物,一段经历,一个故事,一个哲理,一句名言,传递人生经验和智慧。

我们从前不允许看课外书,就偷着看。现在要求看,也许会成为负担。我在找图时看到《鲁滨逊漂流记》的一条考题,问鲁滨逊经过()天到达雅茅斯锚地的。

我连忙问孩子,他说:“我们语文老师讲,出这些时间题都不行。”我一听,松了口气。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18世纪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等。

他原是中产阶级的一名商人,他支持殖民扩张,一生发展资本主义。他的根本主张是“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

他曾是工厂主,商贩,无信仰者,调解人,保守派,同志,间谍。他经过几次牢狱之灾,59岁破产后开始写小说,近70岁时为逃避债务,将资产转给大儿子,最终为大儿子背叛,无家可归,71岁逝于租房。

他的作品有:《鲁滨逊的沉思集》《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 》《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瘟疫年纪事》。

航海故事……急求,要短一点不要太长

哥伦布(公元1451~1506年)是意大利热那亚人,少年时就参加过航海活动,到过地中海东部、英国、几内亚等地。据说他爱读《马可·波罗游记》,很希望能得到东方的财富。

公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乘三艘载重量为120吨和五六十吨的海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帕洛斯港扬帆出海,开始了这次史无前例的横渡大西洋的远行。9月8日,哥伦布的船队在位于非洲西北角的加那利群岛进行了最后一次休整和补充给养后,便进入了大西洋那无人熟悉的海域。

哥伦布率领船队在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上一直向西航行,途中所遇到的每一群海鸟或每一丛水草,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希望。哥伦布以为他到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印度”,因此他把当地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意即“印度的居民”。这个错误的名称,以后就以讹传讹地一直沿用下来。

在遍访附近的岛屿后,哥伦布的船队又向南航行,于10月28日到达了现在的古巴。哥伦布看到这片远远大于圣萨尔瓦多岛的陆地,以为是来到了中国。然而在这里他既没有看到传闻中的天朝上国的衣冠文物,也没有找到梦寐以求的黄金和香料。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片片荒凉的丛林,以及一些用棕榈叶盖顶的木架房屋。哥伦布感到有些失望了,他的所见所闻与马可·波罗对于东方的描写简直是大相径庭。

1493年1月16日,哥伦布率领两只小船离开海地,踏上归途。2月16日,到达亚速尔群岛。3月1日中午,哥伦布回到了他的出发地帕洛斯港,最终完成了他的划时代的航行。在他的船上,除了他所搞到的少量黄金之外,还装有欧洲所没有的各色鹦鹉、新奇的动植物和陆续来的20多个美洲的土著居民。

哥伦布终于把自己的设想变成了现实,开拓了横渡大西洋的航路。西班牙国王和女王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欢迎他的归来,他一时成为整个西班牙乃至整个西欧注意的中心。此后,哥伦布于1493年、1498年、1502年又三次横渡大西洋,陆续发现了现今的多米尼亚、波多黎各、牙买加、特立尼达,他还到过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以及南美洲的东北角。

哥伦布不仅仅是发现横渡大西洋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而且也是侵入美洲的第一批欧洲殖民者。因而在他“发现”新大陆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征服、掠夺和屠杀。在哥伦布最初登上西印度群岛之时,印第安人居住在古巴的约有30万人,居住在海地和多米尼加的约有20万人,居住在波多黎各的约有6万人。但在短短的几年之内,这些无辜的印第安人竟几乎被斩尽杀绝。

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和扩张,促使西班牙人积极寻找另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他们资助哥伦布一行从欧洲向西航行,结果到了美洲,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年),早年经历不详,大概是热那亚人,世世代代从事毛纺织业生产,生活不富裕。1469年,18岁的哥伦布成为水手,经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随船队到过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和冰岛一带,熟悉地中海和东大西洋沿岸的航路。他读过《马可·波罗行记》,相信意大利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的地圆说,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同样可以到达盛产黄金、香料的中国和印度,萌发了西航思想。1476年8月,哥伦布为一支热那亚船队护航,但在葡萄牙的圣维森提角附近海域遭葡萄牙和法国联合舰队的袭击,哥伦布负伤落水,辗转去里斯本。在葡萄牙期间,他与森特岛(马德拉群岛)总督、著名航海家佩列斯特列劳的女儿结婚(1479年),得到岳父的手稿和海图,又随船访问过黄金海岸的葡萄牙要塞米那。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当局提出西航印度的建议,很快遭到拒绝,因为他们正忙于寻找绕道非洲南端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86年,哥伦布举家迁往西班牙,希望西班牙国王支持他的西航计划。经过许多周折,到1492年4月17日,即西班牙人攻陷格拉纳达之后3个月,终于与西班牙国王签订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圣大菲协定”的签订使哥伦布的西航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分乘圣玛丽亚号(130吨)、平塔号(90吨)、尼尼亚号(60吨)3只船,从巴罗斯港出发。为避开逆流和风暴,船队先向西南方向航行,9月初抵达加那利群岛之戈梅腊岛。9月8日,又从戈梅腊岛出发,先向西后向西南航行,进入茫茫的大西洋。经过34昼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在10月12日凌晨到达巴哈马群岛东南方的萨马纳岛(当地人称“瓜纳哈尼”)。哥伦布当即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将其占领,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他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并向他们查询黄金产地。哥伦布一行继续南下,于10月28日到达古巴。他们误认为古巴是中国的一个贫瘠地方,那它的东方就是日本。哥伦布的船队掉头转向东方,12月7日到达海地,见其山川秀丽,有如西班牙,遂命名为“小西班牙”(“厄斯巴纽拉”)。圣诞节那天,旗舰圣玛丽亚号在海地北岸触礁搁浅,哥伦布利用船体修建第一个殖民据点取名“圣诞城”,留下39人驻守。1493年1月16日,哥伦布率两只船出发返航,3月15日回到巴罗斯港,受到隆重欢迎。5月底,西班牙国王颁布命令,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地方的海军司令、钦差大臣和总督,正式颁发授衔证书。

远航归来半年以后,哥伦布组织第二次更大规模的西航。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率领1500多人,其中有传教士、官员和想去海外发洋财的贵族,带着枪只、家畜、种子和生产工具,分乘17艘船,离开加的斯港。他们到加那利群岛后立即西南行,经20个昼夜到达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多米尼加岛、瓜德罗普岛和维尔京群岛的波多黎各岛,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11月27日,船队驶抵海地,发现他们建立的殖民据点已被印第安人夷为平地,留下的39人全被消灭。哥伦布率领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向海地的印第安人征收人头税,甚至加以屠杀或掳为奴隶。1496年3月,哥伦布从海地回到西班牙,由其弟巴塞罗缪代理总督职务。巴塞罗缪在海地南岸修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殖民者统治西印度群岛的首府。1498年5月,哥伦布组织第三次西航到达特立尼达岛和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河口,望见南美大陆。不久,他与西班牙政府发生龃龉,特权被取消,本人被逮捕押解回国。哥伦布获释后,又于1502年开始第四次西航,到达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1504年回到西班牙。

就在哥伦布西航期间,佛罗伦萨人阿美利哥·味斯普奇于1499—1502年间几次去哥伦布到达的地方考察,回欧洲后出版一部游记,断定那根本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1507年,德国学者瓦尔茨·米勒按照阿美利哥的说法,称新大陆为“阿美利加”洲。哥伦布的错误纠正过来了,但加勒比海诸岛至今仍称西印度群岛,美洲的原有居民一直被称为印第安人。哥伦布的远航开辟了从西欧通向美洲的新航路,结束了美洲的与世隔绝状态,并为西班牙的海外掠夺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

1、哥伦布的航海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园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热那亚作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 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著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尽管如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2麦哲伦的航海故事: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船队开始了远航,从而最终第一次证明了大地球形说。

当欧洲人把大西洋走得不再陌生时,他们还不知太平洋的存在,这个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卧伏在亚洲之东、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时还不曾有一个欧洲人闯入过。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从巴拿马西岸的高山上,发现了新大陆和亚洲之间,有一个宏伟的大洋,欧洲人叫它“大南海”。

第一轮的探险热开始了,欧洲的探险家们纷纷吵嚷着要去美洲寻找通向大南海的海峡,他们相信一定有一条这样的海峡存在。在那些跃跃欲试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麦哲伦的葡萄牙军人,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跟随远航舰队到达过马六甲海峡,并在夺取这个东方交通命脉的战斗中,为葡萄牙建立过功勋。因为这些忠臣的欲血拼杀,葡萄牙最终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马六甲城。但是,当麦哲伦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时,除了身上的战伤和一个跟随他的马来亚奴仆亨利外,一无所有。他来到国王面前,讲述自己的远航知识,希望效力于国家并得到重任,可曼纽尔国王傲慢地拒绝了。

麦哲伦想组建船队去东方寻找香料群岛,传说那里神奇的热带风光十分美丽,还有数不尽的财富。他思忖香料群岛的位置,它在东方海洋之东端,按地球是圆形之理论,哥伦布向西航行的路线应是正确的,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条通向大南海的海峡,进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达香料群岛。麦哲伦为自己的计划欢欣鼓舞,他带着这个伟大的西航计划来到邻国西班牙。西班牙国王立刻答应为这个被他的祖国抛弃的葡萄牙人组建远航船队。麦哲伦被授予海军上将、舰队统帅和未来他所发现的全部岛屿与大陆的总督之职。

麦哲伦的船队由5艘舰船组成,共256人。在最初几天的航行中,海上风平浪静,他们利用轻快的东北信风和赤道海流航行。两个月之后,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巴西。

麦哲伦站在南美海岸,苦苦思索着那条神秘海峡,它应该在南美的某个地方,他久久地遥望着那长无尽头的蛮荒的海岸线,似乎听到神秘海峡的召唤,那鲸歌一般悠扬苍凉的召唤声就在远天飘摇着。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起航沿南美海岸南行。船队一连走了几个月,所到之处仍然是坚固的陆地,根本没有海峡的影子。而麦哲伦的固执简直令人不可理喻,他命令船队放慢速度贴着海岸航行,不放过一个海湾,对它们进行仔细地勘测,想在冬天来临之前找到海峡。冬天就在这缓慢的航行中到来了,吼叫的寒风连同翻卷起的刺骨的大浪一起击打着舰船,海岸荒凉得不见一只野兽。

船员们渐渐失去了耐心,在南纬49度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麦哲伦决定停止航行,在此过冬。船队中埋伏的奸细认为时机已到,便四处煽动起来,说麦哲伦找这条海峡,就像哥伦布在大西洋里找中国和印度一样荒唐可笑。面对众多的反对声,麦哲伦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后退半步,除非我死了,我一定要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峡,到达香料群岛。”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场叛乱开始了,麦哲伦方寸未乱,他凭着军人的果敢和机智迅速平定了叛乱。他将为首的分子或处死,或驱逐,但宽恕了参与叛乱的水手们。如此一番整治,船队里再没有谁反对他了。

春天到来时,船队向南开拔,人们默默无言,不知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行到南纬52度,船队进入一个深远的海湾,船员们的眼前一亮,半年以来,他们看到的一直是荒寂的海岸,凄冷昏暗的海湾,而这里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两旁起伏的群山覆盖着皑皑白雪,显得壮丽无比,这岩石峭壁夹持的昏黑的水道是通向大南海的入口吗?麦哲伦站在甲板上,整个人沐浴在冰雪气息之中,他仿佛又听到那鲸歌一般悠扬的召唤声,船队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路。他们在那处大海湾里走了一个多月,1520年11月22日,一条海峡闪现在前方,这就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的神秘海峡,后人称它为“麦哲伦海峡”。

船队平静地驶过海峡,他们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开阔无比的大洋,这是欧洲人从未莅临的地球上的另一个海,最大最古老的海。舰船升起西班牙国旗,向着大洋鸣礼炮致意。从这一天起,人类终于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样,在这颗星球上,世界大洋都是相连的,陆地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它们。麦哲伦船队驶入一望无际一无所知的大洋,海上风平浪宁,多么太平的一片大洋!麦哲伦于是亲切地将这片大南海称为“太平洋”。这便是太平洋名称的由来。

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许多日子,一天,他们在一个岛上抛锚,面对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麦哲伦命令自己的马来亚奴仆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况,亨利走到土人中间,这是海洋探险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亨利竟然听懂了岛民们的话语,那是他本民族的语言,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亨利扬起头,泪水在他的面颊上流淌,从多年前离开苏门答腊,跟随麦哲伦从印度到欧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他整整绕了地球一周,回到了家乡。之后不久,也就是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在与菲律宾群岛中的马克坦岛土著人冲突时,中箭死去。1522年9月8日,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回到桑卢卡尔港。

这就是著名的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完成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旅行,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

3、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招致各国来朝来贡。也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尤其是朝贡贸易,让各国以朝贡的形式来中国做买卖。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出使西洋,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一共七次。第一次在永乐三年(1405年)冬至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第二次在永乐五年冬至永乐七年(1409年)夏末,第三次在永乐七年九月至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第四次在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七月,第五次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冬至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第六次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春至永乐二十年(1442年)八月,第七次在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

郑和船队所到的主要地方有:渤泥(今加里曼丹)、满剌加(今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彭亨(在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旧港(今苏门答腊岛巨港)、三佛齐(今巨港一带)、爪哇、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榜葛刺(今孟加拉)、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科泽科德)、小葛兰(今印度西海岸)、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忽鲁谟斯(今霍尔木兹,属伊朗)、阿丹(今亚丁)、天方(今麦加)、木骨都束(今非洲东岸,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马里的布腊瓦)、竹步(今索马里的朱巴河口一带)、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总之,从1405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二十余年,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了红海的海口和非洲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

4鉴真东渡: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三年后,他离开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律,并受"菩萨戒"。他20岁时,由律宗法师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此后,他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回到扬州大明寺宣讲戒律,听他讲经和由他授戒的弟子达四万多人,这时,他已是学识渊博、威望很高的佛学大师了。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大唐。随团前来的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约请鉴真东渡。从此,就开始了东渡日本的准备。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10次遣唐使归国前夕,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备真备、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等准备回国,他们同到扬州延光寺参谒鉴真,并约其同行。鉴真虽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但为了传教授戒,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便应允了日方恳请。 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及弟子工匠等24人从扬州出发,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 鉴真带去的物品有如来、观世音等佛像8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7种、华严经等佛经84部300多卷,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真迹行书等字帖三种。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于十二月二十日中午抵达日本九州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县)。十二月二十六日,鉴真等一行在日僧延庆的引导下进入日本太宰府,并于次年(公元754年)二月一日,航达日本遣唐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今日本大阪附近)。二月四日鉴真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的欢迎,皇族、贵族、僧侣都来拜见。

三月,吉备真备以敕使身份向鉴真宣读了天皇的诏书:"大和尚远涉沧波,来到我国,朕不胜欣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都由大和尚担任。"四月初,在东大寺设戒坛,由鉴真登坛主持,先后为太上皇圣武天皇、皇太后、皇子及400余位僧人授戒。756年,孝谦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8年卸任,被尊称为"大和上",恭敬供养。759年,鉴真率弟子仿扬州大明寺格局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存,被视为日本国宝,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以后,鉴真在此授戒讲经,把律宗传至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鉴真虽双目失明,但能凭记忆校对佛经。他还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草药,为人治病。留下一卷《鉴上人秘示》的医书,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带到日本的中国佛经印刷品和书法碑帖对日本的印刷术、书法艺术有很大影响。 763年鉴真在日本招提寺内圆寂。寺内至今还保留着鉴真的坐像,这也是日本的国宝。鉴真在日本10年,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受鉴真弟子思托等的委托,在鉴真圆寂后的16年,日本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的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写了《唐大和上东征传》。书中详尽描述了鉴真六次东渡航海的艰苦历程,使后人了解了唐朝时中国、日本的造船术和航海术。